我,投資人,被LP撅了一頓
先說個小故事。
前年初,我司在上海舉辦年會,邀請了50家被投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
大灣區(qū)某市聞風而動,市區(qū)兩級話事人帶著財政、招商、投資基金的負責人連夜飛過來。
他們是周五的晚上10點多落地上海,抵達年會現(xiàn)場的時候半夜12點了。
萬萬沒想到,話事人都還沒辦入住,就給我發(fā)信息:“有沒有企業(yè)家現(xiàn)在沒睡的,可以下來聊聊?”
我驚??!!
你真的能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我當即拿出手機發(fā)了條朋友圈:“相比較北派的作風,還是南派更務實。”
下面,進入正題。
一、先說說對北派的第一印象
某地來我司拜訪,行程安排和班子名單改八遍、交代你接機時間、建議車輛型號、歡迎詞內(nèi)容及排版…讓我們打印他們的BOSS發(fā)言稿,對發(fā)言稿用紙顏色和字體都有明確要求。
因出席人名單一直變化,每變動一次,就要求我們修改發(fā)言稿首句:“尊敬的XX局和XX總”。
我說這個XXX既然要到起飛那一刻才能確認,那么話事人念稿的時候,自行表述一下不行嗎?
答:不行,發(fā)言稿內(nèi)容的每一個字都要準確無誤,不能要求LD臨場變通。
我:????
后來,還沒開始管理人盡調(diào),他們的“意向出資額”就從5個億降到3個億,降到1個億,再到“區(qū)一級最高只能出5000萬”,到最終的“爭取到2000萬額度,但要求基金注冊在當?shù)亍?..”
而每一次對接,都要求你提供幾個意向落地的項目和創(chuàng)始人電話。
到此,我們終于明白了:他們的確是想招商引資,但是想空手套白狼,甚至連出差的錢都不想花,對GP尚且這樣,被投企業(yè)落地過去之后能好?
二、再說說,關(guān)于某“好客省”的“酒桌文化”
周到,周到,異常周到,掏心掏肺,用心用情的周到。
A創(chuàng)始人提起該省,滿臉驚恐,他有幾段每每回想起來都深覺可怕的回憶:“在那我就從沒吃到過熱菜!”
我驚:“哈?這是待客之道?”
創(chuàng)始人苦笑:“不是人家不給吃熱菜,是我酒量太差,涼菜還沒上完,就已經(jīng)被喝趴下了……”
這個當年高考的市狀元,至今分不清主陪、副陪、主賓、副賓的酒到底該怎么喝,這個魚頭到底有什么說法。
B創(chuàng)始人提起該省干部,一臉敬意,但堅決敬而遠之。
如此復雜的感情來自一次被招引的經(jīng)歷,彼時他被當?shù)馗刹康臒崆楹浪腥荆攬稣J下大哥。
某天他在開席前向大哥舉白旗,說自己剛剛出院,醫(yī)生叮囑三個月內(nèi)千萬不能喝酒。
大哥表示:“哎呀我也是,醫(yī)生說再喝下去就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說罷,大哥掏出一管胰島素,拔開針套就自扎了一針。
隨即淡定收針,拎起面前2兩,仰頭噸噸噸,一口干了。
然后云淡風輕地說道:“兄弟,我干了,你隨意啊。”
據(jù)我觀察,該省的好客程度是,只要你雙腳落地,他們就絕不讓你落單,照顧地服服帖帖的,然后酒是從早喝到晚,反正是一句正事兒不聊。
三、被投企業(yè)在北方某地是如何JQK的
某地以投促引把我們一個被投從上海弄過去了,落總部和研發(fā)。
然后,時隔一年,問題來了,當初答應好的各項落地補貼遲遲不落實。
問就是不急、在審、在批、在流程中、領(lǐng)導在忙、最近工作重心不在這……
針對“完成實繳就發(fā)的補貼”已經(jīng)擱淺一年了;
針對“開出第一張增值S專用XX就給的補貼”也擱淺近一年;
針對“在當?shù)乩U納社保滿80個人就給的補貼”也拖了大半年。
眼下還有一些“針對首年固定資產(chǎn)投入金額”、“首年營收金額”、“首年納禾兌金額”的指標也都相繼完成了,那么這些指標背后對應的補貼,到底還有沒有著落了?
眼看著事情解決不了,創(chuàng)始人終于鼓足勇氣去敲了敲門。
幸好,干部還是當初的干部,沒換人。
對方表示:“總歸就是有難處、你多理解、再等等、不好明確、我也無法承諾、你先回去……”
創(chuàng)始人無奈,提起一口氣又往上面敲了敲,終于得到了一個準話:“不能以繳納人數(shù)為準,要以新增在我地的繳納人數(shù)為準,這個人此前如果在我市繳納過社保,就不能算你新增,得從外市引入我市才行,這條未達成,其他補貼也暫緩發(fā)放。”
創(chuàng)始人一口老血,回去怒翻合同。
你以為他是看繳納的標準認定嗎,當然不是。
這事兒就翻不著,他翻的是對于X年內(nèi)不能遷址是如何約定的。
翻完又一口老血。
如今落得一個進退兩難,走也走不掉,留下也兌現(xiàn)不了任何的境地。
我還得在心里憋著一口氣,嘴上安慰他:好在投資款都到賬了,其他不能兌現(xiàn)就不能兌現(xiàn)吧,畢竟是不能簽在紙上的東西,他說他沒說過,他說原話就是這樣,他說備忘錄里雖然有寫但是現(xiàn)在XX有難處……
四、西北某地
我能理解,發(fā)展嘛,必定是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咱們雖然慢,但是咋就照葫蘆畫瓢,終究能趕上來的。
于是當一波話事人經(jīng)人介紹來公司拜訪的時候,我還挺打起十二分精神的。
約的早上九點半。
我去公司樓下等著接,這一等,就等到接近十一點。
期間先是經(jīng)歷了信息沒人回電話無人接,后來接通說快到了。“快到了”和到了之間,差了四十分鐘,一行人睡眼惺忪,具體原因尚未可知。
匆匆聊了半個小時,說中午還有安排就走了。
此后我也挑了兩個因地制宜的項目,發(fā)了BP過去,連回音都沒,給我的感覺就是,你照葫蘆畫瓢都不好好畫。
五、最后,說說關(guān)外沿海某省的故事
那是一個風景氣候甚好的城市。
當時邀請了20多家比較有頭有臉的GP去,目的明確:展示實力+展示誠意,歡迎合作+歡迎落地。
主抓經(jīng)濟發(fā)展的“fu”話事人出席,分管部門的話事人悉數(shù)到場,顯得非常隆重。
會議開始前,我看到該地區(qū)半年前成立了引導基金,規(guī)模還挺大就問了問托管行的朋友。
回復說“尚未有過實際出資,母基金實繳比例不便透露。”
咱就懂了呀,安慰自己:全當來旅游了。
然后,我們一眾外地來的GP就都懵了。
你見沒見過一個會議,開場五分鐘后就宣布中場休息的?
好家伙,開場致辭的“fu”話事人講完,就宣布會議中場休息......然后,就徑直走了......走了。
于是乎,上行下效,開場不到20分鐘的時候,本地干部就撤離干凈了。
留下我們一幫受邀而來的GP面面相覷:“這??這??我們是走是留啊??”
原本第二天還安排了我們參觀當?shù)氐臉藯U產(chǎn)業(yè)園區(qū),但我們都默契地改了一早的機票走了。
回來叮囑同事們:被投企業(yè)里誰家想去那里落地的,千萬給我攔住。
注:本文來源于粉絲“一級摸魚girl”,星哥做了改編,原文可搜索XHS同名up。該粉絲常年在各地搞返投和募資,見多識廣。星哥不保證故事真實性,文中涉及的內(nèi)容不針對具體個人或地區(q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數(shù)星星的星哥 (ID:gh_e6a9d8423302) ,作者: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