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sor的困境:補貼不是商業模式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創業者最愛講的故事是產品與市場匹配 (Product-Market Fit,PMF) ;他們常跳過的,是商業模式與產品匹配 (Business-Model–Product Fit,BMPF)


產品與市場匹配 (PMF) :用戶會一再主動選擇你的產品。


商業模式與產品匹配 (BMPF) :你從用戶身上獲取的價值,在可持續的前提下,顯著且成比例地高于交付價值的成本。換句話說,你的商業模式能否真正賺錢,而不僅僅是吸引用戶。


Cursor 一直以來依賴的是“無限使用”的訂閱模式——收入固定,成本卻隨使用量波動。這種結構本質上是一種“風險承保”,而非傳統軟件銷售。保險公司正是靠精算師來精確評估風險、劃分用戶群體、設定價格和限制條件。而大多數高速增長的初創公司,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當成本隨著使用強度上升,但收入卻封頂不變時,你其實不是在賣軟件,而是在為用戶的高消耗行為“兜底”。


如果沒有精算式的管理 (如合理定價、用戶分層、使用上限、服務排除條款) ,這種模式很容易陷入和 MoviePass、Oyster 相同的陷阱,也正是這種陷阱迫使 ClassPass 取消了“無限”方案。其病灶幾乎一模一樣:


  • 用戶結構反轉 (Cohort Inversion)


最賺錢的用戶反而是那些使用最少、獲得價值最低的人。他們發現,其他更精準定價的產品能提供更高性價比,于是選擇離開。留下來的是“高耗低付”的用戶——他們消耗的資源遠超支付金額。隨著時間推移,早期用戶群的整體毛利率急劇轉負,形成保險業所謂的“死亡螺旋”。


  • 收入增長掩蓋內傷 (Topline Masks Rot)


新一批更大規模的用戶涌入,短期內可以掩蓋老用戶的虧損拖累。總收入看似節節攀升,但利潤率卻在悄然惡化。表面繁榮,實則腐朽。


造成這一問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許多快速增長公司混淆了“補貼”與“營銷”。


  • 營銷買的是注意力:它決定誰聽說你,但不改變產品本身在市場中的真實價值。


  • 補貼買的是行為:它人為抬高了產品的經濟吸引力,扭曲了對用戶真實支付意愿的判斷。


這一點在“15 分鐘即時配送”熱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價格被人為壓低時,似乎需求旺盛、PMF 強勁;一旦價格回歸真實成本,需求立刻崩塌——所謂的“匹配”,其實是對折扣的匹配,而非對服務本身的認可。


風投圈常以 Uber 和 DoorDash 為例,認為“負毛利率也沒關系”。但真正的教訓不是“燒錢沒問題”,而是:只有當你存在通往正向毛利率的運營路徑 (如訂單密度提升、批量處理、資源利用率優化) ,并具備未來定價權 (護城河) ,補貼才可能是一座通往盈利的橋梁。風險投資正是為此類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理想工具——但絕大多數企業,并不具備這樣的“橋”。


那么問題來了:Cursor 有這座橋嗎?


Cursor 用戶追求的是頂級的代碼生成性能,而這目前只能由最前沿的大模型實驗室 (如 OpenAI、Anthropic) 提供。這意味著,Cursor 的銷售成本 (COGS) 直接錨定在這些大廠的 API 價格表上。它無法掌控兩個最關鍵的變量:


  1. 模型性能的前沿 (用戶的性能需求)


  2. 模型輸入/輸出的定價權 (Cursor 的采購成本)


如果 Cursor 改用更便宜但性能較弱的模型,注重效率的用戶會立刻察覺并流失;而能接受弱模型的用戶,完全可以在別處以更低價格獲得類似服務。反之,若 Cursor 堅持使用頂級模型卻維持低價,那么服務重度用戶的可變成本將迅速失控。


為了自救,Cursor 不得不提高訂閱價格并引入使用上限——結果引發了用戶強烈不滿和大規模流失。


只要一個可變成本業務中出現“無限使用”這個詞,PMF 就永遠是一個問號:


  • 用戶是因為產品本身而來,還是因為補貼?


  • 如果按真實邊際成本收費,他們還會用嗎?還會用這么多嗎?


在 Cursor 真正將其收費機制與成本結構掛鉤之前,它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在快速擴張的公司中,總會出現這樣一種幻覺:日活用戶 (DAU) 飆升,收入增長迅猛,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但與此同時,財務報表正在悄悄為一場“隱形返現計劃”買單——你實際上是在賣“每單虧 10 美元地賣 20 美元的東西”。這種增長,本質是用資本補貼用戶行為。


必須認清:補貼不是商業模式。


它最多只能是一條通往運營效率或結構性壁壘的過渡橋梁,最終讓你獲得真正的定價能力。


Wrapping a commodity makes you a landlord.


Wrapping a monopoly makes you a tenant.


在商業世界里,“包裝”是一種權力。把同質化的資源 (commodity) 打包成自己的產品,你就成了房東——別人必須通過你才能獲取這份資源,你握著鑰匙,也掌握定價權。


但如果你打包的是別人壟斷的資源 (monopoly) ,那么你只是租客——租金多少、房子怎么改,得看房東的臉色。


補貼 ≠ 營銷。營銷拓展的是觸達范圍,不扭曲產品價值;而補貼則直接干預了經濟信號,讓你誤判市場需求。


BMPF 與 PMF 同等重要。如果你的商業模式暗藏經濟補貼 (比如在可變成本引擎上承諾“無限使用”) ,那么所謂的“PMF”根本未經驗證。


Cursor 現在面臨一個根本性選擇:


  • 如果繼續補貼重度用戶,它可以維持增長,但永遠無法證明自己擁有真正的 PMF;


  • 如果開始按成本合理收費,部分使用量必然下降——但剩下的,才是真正屬于它的市場。


每一個創始人,都應該反復自問這個燒心的問題:我收獲的需求,是對產品的真正需求,還是對補貼的需求?


(原文: https://x.com/cpaik/status/195607100977963831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Founder Park ,作者:Founder?Park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精品久久洲久久久久护士|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妇女99| 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777精品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