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的式微:Groupon股價暴跌的背后
\n編者按:團購鼻祖Groupon剛剛發(fā)布了第二季度財報,因業(yè)績不如預(yù)期,當(dāng)日股價暴跌23%創(chuàng)歷史新低。截止發(fā)稿Groupon股價已跌至5美元,相比20美元IPO發(fā)行價跌了75%,目前市值僅剩31.70億美元,遠低于2010年谷歌對其報出的60億美元收購價。
\n
\nSlate撰文分析了以Groupon為代表的團購行業(yè)式微的原因。
一年前,對本地商業(yè)頗有研究的記者Agrawal寫了一系列文章質(zhì)疑Groupon的模式,在當(dāng)時Groupon被看作科技史上比肩Google的偉大公司,甚至Google都打算花60億美元買下它。最終Groupon拒絕了這一收購,打算自己IPO走下去。但就在IPO前夕,Agrawal開始向Groupon的整個模式開炮。
“與其說Groupon做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生意,不如說是高利貸生意?!?/strong>
對你我這類普通人來說,Groupon似乎就是一個省錢的好法子,你可以20塊錢看場電影,30塊錢吃頓晚飯,40塊錢泡個spa。對許多投資者來說,Groupon看起來也是個靠譜的公司,畢竟耀眼的數(shù)據(jù)擺在那兒:開張第一年,營收94000美元;第三年,季度營收已經(jīng)達到六億美元了,難怪有人稱之為史上增長最快的公司呢。
但是Agrawal認為,Groupon光鮮的外表下,掩蓋的是本地商家割肉的苦楚。商家在同Groupon合作時,通常會簽下非常不公的合同。首先商家得答應(yīng)給出很低的折扣,其次還得同Groupon分享很大一部分收入,通常是50%。比如一單平時賣10美元的快餐,同Groupon合作就得壓到5美元,其中Groupon還會抽走一半也就是2.5美元,最后商家只能從每單中獲得2.5美元的收入。
那么本地商家為何要接受如此不平等的條件呢?Agrawal稱這是因為Groupon承諾將大筆現(xiàn)金提前支付給他們。比如剛舉的快餐例子中,如果有一千名用戶下單,Groupon就會給店主支付2500美元,不過這筆現(xiàn)金會在兩個月時間里分三次到賬,其中第一筆會在項目上線一周后到賬。Groupon的銷售團隊會向商家承諾合作會帶來長期回報,但事實是很多用戶是不會回頭的。從Groupon拿到的2500美元塊錢是以長期來看7500美元的營收損失為代價換來的。
如今Groupon已經(jīng)是一家上市公司,本周一發(fā)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我們能看到Groupon和類似網(wǎng)站不太樂觀的前景:用戶增長速度大幅下滑,用戶平均消費額止步不前。在一次同分析師進行的電話會議中,CEO Maso一直在討論Groupon Goods——一項由Groupon自己銷售低價實物的服務(wù),反倒是對公司賴以成名上市的優(yōu)惠券業(yè)務(wù)避而不談。
Groupon的問題在于他們從未對商家充分說明其中的風(fēng)險并夸大了合作帶來的回報。由于本身業(yè)績的壓力,Groupon的銷售團隊會傾向于找更多商家去簽下更多有利于Groupon的項目,分成也會從此前的五五開進一步加劇為三七開。除開壓榨商家之外,Groupon還會對關(guān)鍵信息守口如瓶,比如合作帶來了多少新顧客。最重要的是他們從不會告訴你大部分Groupon用戶都是沖著折扣來的,不太可能成為回頭客。
并不是說Groupon就一無是處,Agrawal認為,如果你開的是一家新公司,或者你出售的是類似音樂會之類有過剩產(chǎn)能的服務(wù),或者你的公司就快要關(guān)門了,這幾種情況Groupon都是適合你的。根據(jù)一家調(diào)研機構(gòu)Yipit的報告,Groupon在過去一年中碰到了越來越多的重復(fù)商家——這些商家從合作中嘗到了不少甜頭,因此多次與Groupon合作,在二季度中重復(fù)商家?guī)淼膯巫诱剂丝偁I收中的大頭部分。
Agrawal認為這一跡象表明Groupon的商家群體正在減小,這對Groupon是非常不利的,也許這就是為什么Groupon開始討論優(yōu)惠券之外的其他產(chǎn)品。Agrawal在Twitter上表示,他很想寫一篇四字文章來評論Groupon的財報:“I told you so(我說什么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