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國:推動網絡安全向智能化變革
“隨著智能化浪潮深入推進,網絡空間成為全球競爭與協作的重要舞臺,網絡安全成為護航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基石?!?月5日上午,中國 互聯網 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025全球數字 經濟 大會數字安全主論壇暨北京網絡安全大會開幕峰會的致辭中如此講到。
在趙志國看來,人工智能為網絡安全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并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智能化安全威脅不斷涌現。攻擊者利用人工智能放大攻擊效果,使網絡威脅更具規模性、針對性、殺傷性,進一步加劇網絡攻防不對稱性。二是智能化安全產品快速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斷在理解、認知、推理等方面實現進化,人工智能安全產品在提升安全運營效率方面初具成效。三是智能化安全技術仍存差距。我國人工智能安全算法原創性、模型開放性、數據集質量等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差距,人工智能在高級威脅分析、未知威脅發現等方面的作用仍需加快探索。
“我們必須以系統性思維應對復合型風險,構建更加靈活、智能、協同的安全體系,推動網絡安全向智能化變革,才能在新時代的網絡安全征程中行穩致遠。”趙志國特別強調。
對此,趙志國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是堅持系統布局,著力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網絡安全體系建設。構建具備內生安全的人工智能安全底座,提升數據集安全性、模型可信性、輸出可靠性。構建針對人工智能賦能網絡安全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安全大模型產品和服務的協同互通。開展對人工智能賦能網絡安全的模型評估,確保產品和服務安全可用。
二是堅持場景牽引,著力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產品創新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加大研發投入,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未知威脅發現等高級別安全場景的技術攻關,形成自主化模型算法創新。另一方面,通過技能競賽、專業認證等方式,加快人工智能和網絡安全復合型人才培養,解決人才燃眉之需。
三是堅持實戰導向,著力提升“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具體而言,要強化人工智能在威脅檢測、漏洞分析和安全態勢感知等方面的實戰化應用,構建智能化的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對網絡威脅的精準識別與高效防御,提升整體防護效能。
“網絡安全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人工智能賦能網絡安全也是一項挑戰性實踐。”趙志國在演講中呼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開創網絡安全事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