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前敗給張近東黃光裕,如今手握 2 個 IPO 身家 200 億
?
2022 年,對于張近東和黃光裕而言,都是艱難的一年。
2022 年蘇寧巨虧超 110 億,遭多家供貨商起訴,曾經號稱 " 中國零售史,半部看蘇寧 " 的 " 蘇寧易購 " 也在 2022 年變更為 "ST 易購 ",處于退市邊緣。
張近東在蘇寧易購的股權也降至 20.35%,雖然仍是第一大股東,但是已不再擁有蘇寧易購的控制權,蘇寧易購如今無實控人。
《2022 胡潤百富榜》,張近東以 120 億元的身家,排名第 514 位,比上一年下降 242 位,財富則相比 2021 年縮水 50%。
而同樣曾是 家電 巨頭的黃光裕,也放下了往日的豪言壯語,坦言 " 對執(zhí)行的困難預料不足,導致現(xiàn)實與目標有一定差距,坦然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批評。"
不論是裁員降薪,高管頻繁出走,還是拖欠供應商款項,關閉門店,圍繞在國美身邊 " 破產清算 " 的種種消息不絕于耳。
黃光裕在國美零售股權比例也減少至 10.74%,導致后者處于無實控人狀態(tài)。
張近東和黃光裕曾經都是零售江湖的老大,而如今雙雙陷入困境。但當時位列老三的五星電器汪建國卻迎來了事業(yè)的 " 第二春 "。
雖然在家電零售時期,汪建國未能贏下這兩位老對手,但如今汪建國已是手握兩大上市公司、一家獨角獸公司以及一家 投資 機構的創(chuàng)投界大佬,身家 200 億。
年過六旬早已財富自由的汪建國依然走在 創(chuàng)業(yè) 的路上,穿越了 " 周期 "。
不躺平,知天命的年紀還要 " 折騰 "
時間倒回 20 年前,彼時家電消費市場,國美、蘇寧、五星三大電器連鎖巨頭逐鹿,頗有三足鼎立之勢。
三家的門店經常在一條街上挨著,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同行之間的價格戰(zhàn)打得很兇。汪建國曾回憶道:" 當時還沒有自動化系統(tǒng),改價格都得靠寫卡片,同行間會派人去對方門店看售價,只要比自己低,就趕緊回來改,價格標簽一天能換十幾回。"
那是一個線下零售業(yè)高歌猛進的時代。雖然汪建國創(chuàng)辦五星電器比國美、蘇寧晚了幾年,但乘著時代的東風,以及汪建國多年的 商業(yè) 經驗,五星電器在巔峰時期也創(chuàng)造了年逾百億的營收規(guī)模。
2004 年蘇寧和國美相繼上市,五星電器也正式啟動上市計劃。
但五星電器卻沒有蘇寧國美上市那么順利,由于外資背景,擬作為紅籌股在香港上市的五星電器最終折戟 IPO。
由于當時線下零售的競爭進入紅海,開城拓店、打價格戰(zhàn)都需要資本助力。上市未成,讓五星電器的發(fā)展逐步落后于蘇寧國美,2005 年,五星電器的銷售規(guī)模僅為國美的 1/3,蘇寧的 1/2,家電零售江湖逐漸從三足鼎立轉變?yōu)?" 美蘇爭霸 "。
多年后,汪建國談起此事,也坦言:" 從 2004 年五星電器上市失敗那一刻起,五星電器與蘇寧國美的差距就已經被拉開了。"
汪建國知道,五星電器想要突圍美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讓汪建國萌生退出五星電器的想法,是當時家電零售行業(yè)幾乎是一個 " 二房東生意 ",既不經營商品,也不經營顧客,經營的是物業(yè)。
在汪建國看來,商業(yè)的本質應該是圍繞用戶進行創(chuàng)造,這種沒有給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的 " 二房東生意 " 終究消亡。
汪建國坦言:" 最后幫助我下定決心,靠的并不是科學,而是一種商業(yè)直覺。" 雖然彼時數(shù)字還沒有興起,但汪建國已經感受到一場巨大的商業(yè)變革即將來臨。他曾公開表示:" 這次變革是革命性的、歷史性的,一切商業(yè)都可以重來。面對這樣的歷史性的機遇,我的判斷是不能錯過!錯過的不是機會,而是一個時代;對我個人來說,錯過的不是時代,而是一輩子。"
2009 年 2 月,汪建國站在上海中銀大廈的樓頂,面對滔滔黃浦江水,他思考了整整六個小時,最終決定賣掉五星電器。
彼時,家電零售行業(yè)仍在爆發(fā)式增長,五星電器門店已超過 100 家,年利潤達數(shù)億,汪建國選擇了放下。
此時的汪建國已經 49 歲,是一個接近知天命的年紀,但他沒有 " 躺平 ",而是選擇去尋找第二條成長曲線。
二次創(chuàng)業(yè),汪建國錨定了四個方向,也是圍繞四個人群:孩子、農民、有錢人、老人。但汪建國這次的創(chuàng)業(yè)選擇了另一種方式。
搭舞臺的人
再次出發(fā)的汪建國公司依然命名 " 五星 ",但從成立之初,五星控股就定義為一個‘創(chuàng)造企業(yè)的企業(yè)’,‘發(fā)現(xiàn)企業(yè)的企業(yè)’,‘培養(yǎng)人的企業(yè)’。
這次,汪建國要做一個搭舞臺的人,唱戲讓給年輕人。用汪建國自己的話說:" 團隊做事情,我想事情;他們在埋頭,我必須抬頭,幫他們尋找并整合資源,開拓事業(yè)。"
最初,汪建國只帶了兩個副總裁,兩個秘書,三個司機,在南京維景酒店租下一個辦公室創(chuàng)業(yè)。
在五星電器時,汪建國統(tǒng)帥八大中心,17000 人。汪建國坦言 " 一開始有落差 ",但他很快適應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節(jié)奏。
基于四個方向,汪建國最先建立了聚焦孩子人群的企業(yè)——孩子王。
剛創(chuàng)業(yè)團隊人少的時候,汪建國采用灰度管理," 沒有明確的 CEO、COO、CFO 等高大上的官位,因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不需要那么多當官的做指揮,先干再說,人才是打拼出來的,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別上來就把官搞一大片。" 汪建國說, " 給位置、給梯子、給票子、給面子。尊重個體,是集團價值觀的重要一條。"
而汪建國自己也親自定孩子王選址、門店面積、租金等決策,但汪建國很快意識到這違背了他搭舞臺的初衷。
但把經營權交給團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汪建國形容第一次把重大決策權丟給團隊時," 就像給小孩斷奶一樣,內心很糾結、挺痛苦,一旦決策失誤將損失慘重。"
他回憶起第一次拒絕參加孩子王開店決策會,讓 CEO 自己拍板時,他開車在樓下不停徘徊,忐忑不安。
但汪建國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放權、選團隊的哲學。
在五星控股內部,有一個經典的比喻:高空的鷹,震山的虎,叼肉的狼,看家的狗,變色的龍。
汪建國曾解釋,高空的鷹是指這個人思考的維度很廣,視野開闊,有遠見,容易看到未來,是組織的思考者。
鎮(zhèn)山的虎是指 " 這個老虎往那邊一坐,就能鎮(zhèn)住場子,通?;⑹?CEO。"
叼肉的狼,汪建國形容 " 這個人懂業(yè)務、懂市場、懂客戶,很會做生意。企業(yè)本質是要掙錢,必須找到特別懂的人,能不停地把肉叼回來,還能團結一群小狼。"
看家的狗,汪建國認為 " 狗很忠誠,能看家護院。企業(yè)也一樣,要有風控,時不時拉警報,提醒大家堵漏洞。"
變色的龍," 見什么人說什么話,他能把團隊揉到一起。組織需要這樣一個人,虛擬崗位居多,例如助理、戰(zhàn)略部。"
在幫團隊找到互補型的領導班子后,汪建國表示:" 五個動物配好了,我就不擔心了。"
2016 年,汪建國旗下的孩子王登陸 新三板 ,成為 " 母嬰零售第一股 ",此后在 2018 年摘牌,2021 年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如今市值達 148.90 億。
差異化競爭的核心是 " 人 "
在五星電器時期,汪建國曾做過一個實驗,他發(fā)現(xiàn)長相相對不錯、溝通能力強、能讓顧客感受到親和力的一線導購,往往更容易成為銷售冠軍。
這讓汪建國意識到一線員工的重要性,也讓他明白生意的本質是圍繞顧客創(chuàng)造價值。
而此前家電零售行業(yè)白熱化的競爭,只拼價格,全然不顧價值創(chuàng)新。用汪建國的話來說:" 行業(yè)太熱了,紅得發(fā)紫,競爭都不能用白熱化來形容了,簡直是烈火烹油。"
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聽到顧客真正的心聲。
在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汪建國反復公開提到 " 人 " 的重要性。
汪建國曾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老木匠到處找自己的懷表,還發(fā)動徒弟們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后來老木匠想通了,讓所有人出去,他靜下心來聽懷表的嘀嗒聲,自然也就找到了懷表。我們聽用戶的聲音就像找懷表,不能在嘈雜的環(huán)境里找,心靜下來才能聽到顧客的聲音。"
這一點幾乎成為信條貫穿了五星控股旗下的所有企業(yè)。
在圍繞農民群體成立的匯通達公司成立之初,汪建國在人才隊伍建設上采取了嚴格的選拔標準,人員必須是一流學校的大學生。
但一兩年后,選拔的三千名大學生員工幾乎都留不下來,客戶反饋也不甚理想。
究其原因,汪建國發(fā)現(xiàn)這些大學生幾乎都沒有農村經歷,也不懂如何和農民溝通,而匯通達最主要的客戶群體就是農民。
汪建國立即調整了匯通達人員選拔標準,重點提到了 " 本地化招聘 "、" 農村經歷 "、" 服務農民 " 等。
企業(yè)做大后,很容易遠離市場和用戶,而汪建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一旦不了解用戶,根基就沒了,企業(yè)也很難做好。"
汪建國也曾說,傾聽用戶的抱怨也正是商機所在。所以,他說他還是喜歡 " 在水里泡泡,感受一下溫度。"
圍繞用戶的信條,也讓匯通達逐步在下沉市場站住腳跟,覆蓋全國 2.2 萬多個鄉(xiāng)鎮(zhèn)的零售生態(tài)系統(tǒng),擁有超過 19 萬家會員零售門店。
2022 年 2 月 18 日,匯通達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主板上市,成為 " 下沉市場第一股 ",也是汪建國第二個 IPO,如今市值 205.34 億港元。
產業(yè)和投資就像 " 兩棲動物 "
除了已上市的孩子王和匯通達,汪建國手上還有一個圍繞有錢人群體的智能家居產業(yè) 互聯(lián)網(wǎng) 平臺服務商好享家,已連續(xù)五年入選 " 獨角獸 " 企業(yè)榜單。
而除了做產業(yè)創(chuàng)業(yè),汪建國還在 2017 年成立了星納赫資本,管理規(guī)模逾百億,專注于 " 消費 + 科技 " 賽道,投出了飛鶴、極兔物流、妍麗、中創(chuàng)新航、萬潤新能源、UR、巨子生物、細刻、胖虎等明星企業(yè)。
同時汪建國個人還是鼎暉投資、紅杉資本、嘉御基金、青松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的 LP。
汪建國說," 產業(yè)與資本就像兩棲動物一樣,岸上要奔跑,下水能游泳。思維方式有時是可以互換的,做企業(yè)時想一想資本市場會怎么看我,做投資時想想企業(yè)家會怎么看這條賽道。"
這些年,汪建國也確實一直帶著這樣的邏輯思考企業(yè)價值和資本價值。" 用投資的方式去看產業(yè),視野比以前寬闊,也比以前有樂趣。不能簡單用賺了多少錢來衡量,但長遠來看,價值遠高于原來做一件事。"
汪建國認為," 如果資本市場都不買單,再好的東西也不行。"
同時,汪建國也樂于向外界吸收能量,也愿意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
汪建國鼓勵旗下企業(yè)與不僅要坐商,也要行商,要主動跑工廠,跑合作伙伴。" ‘內陸文化’是把自已的一畝三分地做好;海洋文化喜歡和人交往。資源必須流動,有關系才有信息,交往才能產生機會。"
這些年,阿里投資了匯通達,騰訊投資了孩子王,汪建國坦言企業(yè)在阿里騰訊身上學習了不少,而汪建國平日里也喜歡約見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參加各種商務與外出會見。
如今年過六旬的汪建國依然奔走在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他評價自己是一個 " 不躺平 " 的人,也會制定高目標,在他看來," 目標定在喜馬拉雅山上,即便只完成了大半,也已經高過了絕大多數(shù)的山。"
他已經越過了絕大多數(shù)山,但他仍走在去往喜馬拉雅山的路上。
來源:獵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