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完成三輪超億元融資,來牟科技割草機器人營收破億、預計全年將交付數萬臺訂單
智能割草機器人廠商「來牟 科技 」近日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 投資 方包括常春藤資本、戈壁創投、六脈資本、天際資本、九合創投、興富資本,Maple Pledge 楓承資本擔任長期獨家財務顧問,持續提供私募股權融資服務。資金將用于新品研發迭代、產品量產交付及市場預期性備貨。
自 2025 年以來,公司已完成三輪融資,累計金額超億元,此前投資方包括九坤創投、李澤湘教授創立的 XbotPark 基金、NBT Capital(耐必信)及歐美頭部家用消費電子上市公司等。
「來牟科技」是硬氪長期關注的企業,公司專注于研發和制造面向歐美市場的智能割草機器人,其首款產品 Lymow One 上線 Kickstarter 以來,已籌集資金超 750 萬美元,排名平臺割草機品類第一名;自獨立站 5 月 28 日上線以來,目前累計銷售金額已突破 1 億元,客單價達 2499 美元。
線下渠道方面,公司已同全球數十位分銷商、零售商達成明確的合作意向,樣機測試與交付工作正在推進中。 目前單日產能穩定在 200 臺,產品交付累計發貨已達到數千臺,預計全年交付突破數萬臺。
Lymow One(圖源 / 企業)
當前北美地區依托成熟的庭院文化與強勁的消費能力,始終是全球庭院 經濟 的核心陣地。但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割草機器人在該地區的滲透率卻不足 3%;對比之下,割草機器人在歐洲地區的滲透率已近 20%。
根據美國園藝協會數據,當地約 42% 的中產家庭仍堅持傳統 DIY 割草模式;而高收入群體則更傾向于雇傭專業服務,受地域和氣候影響,通常每年有 7-9 個月需要割草,平均每周割草 1 次。
以墨西哥園丁單次上門費用 50-150 美元(因草坪大小而異)測算,僅按每年 25 次服務頻次,年度支出可達 1250-3750 美元。這一市場現狀既反映出傳統習慣對新技術的替代阻力,也凸顯了割草機器人在成本替代與效率提升上的潛在優勢,為其市場滲透提供明確方向。
「來牟科技」創始人兼 CEO 高望書告訴硬氪,美國用戶在割草工具的選擇上,始終將實用性與與投入后的回報周期置于關鍵考量位置。" 目前割草工具的智能化發展路徑尚未統一,功能迭代呈現多元探索態勢,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產品的研發重心更應聚焦于破解用戶實際使用中的體驗痛點。"
從具體需求端來看," 能否高效完成割草作業 " 作為用戶的核心訴求,其對各類草種的切割效果、復雜地形的適應性、續航時長與割草面積的匹配度等實際場景中的效能表現,直接決定了產品在市場中的接受度。
為此,在產品系統架構上,「來牟科技」采用了全新的履帶式設計、行業首創的直刀切割系統;在輪式割草機器人爬坡能力上限 80%(38.7 度)的今天,來牟的履帶式方案直接將爬坡能力拉滿到 100%(45 度);而在很多割草機器人無法良好的切割北美常見的高草和暖季草時,直刀切割系統足以勝任各類高密、硬質、冷暖季草種。
相較于傳統手推式割草機數千瓦的功率,市面上多數割草機器人僅為 50W 的單刀配置,效率明顯不足。因此,在保證用戶安全的前提下,「來牟科技」搭載了 300W 功率驅動系統,較市場同類割草機器人高出 3-5 倍。
自研碎草直刀與雙割草盤結構(圖源 / 企業)
通過高速旋轉可高效處理各類草情,當前 Lymow One 日覆蓋面積可達到 1.75 英畝(7000 平方米),既能滿足北美用戶對大草坪高頻次割草的需求,又能通過強勁性能彌補傳統工具普遍存在的耗時痛點。
除了行業領先的切割能力、爬坡越障能力和切割效率,定位導航和避障也是來牟算法團隊的核心積累;「來牟科技」采用 RTK 加雙目視覺算法的融合方案,自主研發了整套底層算法架構。其中,RTK 可通過地基增強系統,實現厘米級位置鎖定,保障設備在廣域范圍內的定位可靠性,具有定位精準、邊界控制好、可靠性高等優勢。
同時,「來牟科技」在割草機中首發使用稠密深度圖技術,通過算法對圖像或傳感器數據進行處理,可以生成場景中每個像素點對應的深度信息,精確構建出場景的立體結構;比如庭院地形的斜坡、洼地起伏,草坪邊界,障礙物的立體形態如桌椅高度、巖石體積等,讓割草機清晰 " 感知 " 周圍環境的空間分布。
可精準感知周圍環境的空間狀態(圖源 / 企業)
硬氪了解到,隨著北美市場旺季已近尾聲,「來牟科技」下半年將重點推進明年備貨工作,并加速線下渠道的拓展布局。這一規劃既為應對來年市場需求提前儲備產能,也旨在通過渠道網絡的深化,以推動產品持續滲透北美市場,與現有線上銷售及生產交付節奏形成協同。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