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空窗期,一個產品經理關于創業的思考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2025年的杭州咖啡館,味道最濃的不是咖啡,是聊各種項目和創業的卷味。


在過去幾年,聊項目的也不少,那時候帶著更加濃烈的自信和松弛感,不過今年略帶幾分忐忑和試探的口吻。


看到網友發帖說:感覺今年的創業環境特別好。


作為半個過來人,只能說卷味正又會折騰的互聯網打工人,今年處在空檔期從而閑下來的確實不少。


當下的互聯網崗位,求職周期普遍在2到3個月。


而一款產品的驗證周期,短則3個月長則6個月,能不能和值不值得繼續投入,公司決策從來都是手起刀落,沒有半分的拖泥帶水。


有一個朋友,從去年3月到今年5月,已經被這種情況創飛了3次。


所以這個行業的選手,閑下來就想撲騰點事,足夠卷的找幾個差不多卷的,快速驗證一款產品的想法,是Gap期的流行玩法。


成了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不成也沒有損失,橫豎還能積累點經驗。



在今年的三四月份,陪著幾個好友一起失業了一段時間,幾個互聯網十年民工,默契地在群里討論做產品的想法。


有產品和研發,行政和銷售,感覺還怪搭。


最先聊的話題就是:做一款什么產品,采用誰的想法?


這種零幀起手的情況,和網上普遍的聲音一致:很想創業,但是沒有明確的方向和好的創意


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就是: 先手和后手的邏輯


有創意和搶先手,自然會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照抄別人驗證過的模式走后手,就得更卷付出更多去追趕競品。


在個人看來, 把擅長的事做成就夠了。


當下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的傳播速度,無論是創新還是成熟的模式,都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參考案例,花點時間審視一下產品和自己,可以做到心里有數。


創業是個有想象空間的說法,可以預想最好的情況,但是也不能忽略稍微差的結果。


不到滿月的時間,群里就輸出了一款產品的完整方案。


涉及產品的核心功能原型,研發實現的大致周期,從項目管理角度制定迭代計劃,產品發布所要申請的資質,到底是走國內還是海外路線,以及如何推廣營銷。


產品研發和項目管理,這種互聯網人基操就不多說了,來重點聊幾句發布和營銷的流程。


假設做一款AI應用的產品,在國內的主流渠道發布,需要具備相關的資質,比如IOS和安卓和鴻蒙,以及審核較嚴的小程序,可以咨詢懂企業注冊的專業人士。


開小作坊的朋友說:流程沒你想象的復雜。


然后就是營銷推廣的事情,蹲在互聯網行業猛卷的選手,或多或少都有自媒體賬號和博客,關注的網友多不多不重要,用來驗證一款產品對不對味足夠了。


所以這個維度,也沒有明顯的問題。


既然流程上分析可行,那是不是可以一拍即合狼狽組隊,從此走上創飛的道路呢?這顯然不能。



到目前為止,我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是在創投公司,算上加班時間的話,得有個4年左右。


看過聽過和參與分析過很多創業項目。


大部分投資人在講課時,都提到過一個說法:對于創業公司來說,無論是融資,管理流程,組織架構,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搭建,這些都有標準可以參考。


最大的風險和競爭力在于:創始人與核心團隊,在事情上的認知和決策。


站在這些基礎理論上思考:2~3個人是否可以做一款產品?


答案是肯定的:做一款產品可以,但是2~3個人能不能聚到一塊,能不能在一起商量和決策事情,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實踐過這個想法的應該都能體會到,所謂能力和認知在一條線上的朋友并不少,但在具體執行時很難協調一致,因為之間并沒有雇傭關系。


所以在組隊上:可遇卻不可求。


再疊加上諸多的現實因素,比如幾個人恰好都有時間,又恰好能聊到一起去,又恰好自身具備創業的條件,又恰好能商量和做決策。


這些所謂的恰好:可求卻不可遇。


最近幾年有句話比較常說: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非常專業就可以解決。


話是沒錯的,但反過來想一想,幾個不專業的人湊到一起,還能把事情做成,那這幾個人的綜合能力,已經超越專業這個范疇了。


個人覺得還有個比較重要的維度,就是多和身邊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支不支持,能不能聽懂,這些都不重要。


其它人聽到想法的下意識反應,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你和事的契合度,別人的想法和建議多聽聽,可以擴展對自己和事情的綜合理解,從而提高做成的概率。


悄悄努力驚艷所有人,這個想法個人覺得有點抽象。


在初期如果被輕易勸退,絕對算得上好事,總比半途而廢要強,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最終成了,失敗才算成功的其中因素。


比照一個職場現象:討論復雜的業務時,在場的老板都喜歡挨個聽員工的想法。


從員工的思維上,難有超出老板認知的見解,這不妨礙老板從交流中擴展自己對業務的綜合理解和評估,什么都專業顯然不可能。


但從多個專業維度,系統性地理解事情,這種能力非常稀缺。


互聯網行業經常有爭論賽:業務和產品哪個重要?產品和技術哪個重要?甚至哪個編程語言最好?


不能把排序,當單選題去做。



聊完人和團隊,自然就得聊幾句產品。


人和團隊尚且在于自身,但做什么產品解決用戶哪些需求,到底行不行關鍵還是用戶說了算,起碼要尊重客觀常識:好用就是好用,差評就是差評。


做什么產品?個人覺得 必須擦邊人工智能。


從入社會工作十年以來,幾乎所有的老板都說過一句話: 創業要順勢而為。


AI無疑是當下和未來最大的趨勢,選擇方向至少有三種思路:可以側重底層模型,亦或主打套殼應用,又或者相對平衡地選擇模型+應用。


站在風口上的豬,能不能飛不確定,但是順風跑肯定更快一些。


做什么功能?個人覺得自己實踐過且需要使用。


產品在方向上確定之后,就要思考應該做哪些功能,去相應地解決目標用戶的需求,不要想當然設計一些功能,然后花力氣營銷卻沒有效果,反而覺得是用戶不懂產品。


可以觀察手機里的幾款超級應用,哪類產品在核心業務都遵循至簡原則,用戶有這個需求,產品提供最簡模式實現需求,這樣才具備口碑發酵的可能性。


還有個較關鍵的維度:如何優化視覺效果。


這要基于產品的定位屬性考慮:如果是工具類型,在能力范圍內盡力提升視覺質感即可;如果是場景類型,更傾向找專業的設計師來操刀,因為要考慮整體風格的協調。



如果有幸組隊成功,并且完成產品初期研發,那就到用戶驗證階段了。


當下比較流行的方式,基于社交媒體的渠道進行冷啟動,通過自然流或者輕微的投流方式,來驗證產品是否被目標用戶所認可。


以互聯網行業的內卷程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運營過自媒體渠道,所以初期的推廣流量是夠用的。


初期如果有用戶反饋,這是非常寶貴的意見,要整理出重要緊急的需求,迅速進行迭代更新,這個階段如果形成正向循環,那這款產品就已經算小成了。


別問如果大成怎么辦?這種邏輯無法計劃,都說走一步看一步,這個問題等同是一步跨到終點位置。


回到最開始網友說的現象:今年的創業環境特別好。


這兩年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迭代和發展,以及就業環境的客觀現象,獨立開發者的話題,成為社交媒體中的一個熱點。


個體借助自身專業和AI加持,快速實現產品雛形,然后借助算法的話題流量,把自己和產品同時推向市場,基于用戶反饋迅速迭代或者放棄產品。


以很低的試錯成本,完成各種產品和想法的驗證。


今年開始用心地觀察社交媒體,看到很多驚才絕艷的營銷手段,有的或細水長流,有的或出奇制勝,能做到有計劃地出圈,這種策略真的很值得欣賞。


要知道: 做成事很難,做不成事很容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半問 ,作者:半黑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呢|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