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行美”酒店,突然就紅了
最近,“經濟上行的美”成為社媒熱議話題,人們開始紛紛懷念千禧年代的審美與姿態——張揚、肆意、敢夢敢想,勾勒出整個時代閃閃發亮的蓬勃氣象。這種美,本質是經濟上行時期,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熱忱期許,有著不計成本的爽快與對奢侈的坦然追逐。
當懷舊情緒蔓延至酒店領域,香港半島酒店、上海和平飯店、廣州白天鵝賓館......這些老牌奢華酒店的名字被屢屢提及。我們在智能客房與玻璃幕墻間懷念“經濟上行美”酒店時,究竟在懷念一種怎樣的時代精神?在缺乏歷史積累的語境下,當代酒店該如何做好一個講故事的人,用空間敘事回應年輕人對黃金時代的精神向往?
一、“經濟上行美”風,吹到酒店
最近社交媒體上悄悄流行起一個話題,叫作“經濟上行的美”,顧名思義,是指2000年前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美學穿搭風格,主打鮮艷亮眼的色彩搭配和大膽新潮的圖案廓形。與如今備受推崇的“老錢風”所追求的松弛、慵懶與低調不同,“經濟上行的美”帶著一種近乎莽撞的生命力,這種審美從不考慮是否“得體”的社交規訓,不在意是否被視作“用力過猛”或引人側目,更毫不掩飾對物質享樂的追求,時髦得意氣風發,美得百花齊放。
穿搭風格本質上是時代精神的一種映射,千禧年代作為世紀之交的特殊節點,全球經濟蓬勃發展,人人皆對未來滿懷憧憬,將“努力就會有回報”奉為人生信條,自信、外放,精神面貌昂揚,連拂面而過的風都帶著張揚的銳氣。
隨著討論在社交平臺上持續發酵,話題如同石子投湖,漣漪逐漸擴散至更寬闊的維度。由最初局限于時尚領域的穿搭風格討論,延展到經典老歌、老電影甚至老酒店。眾多博主在平臺上以“老酒店有種經濟上行的美”為題,分享自己體驗過或存有好感的酒店,引來評論區眾人各抒己見。
除卻港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座城市最早被改革開放的春風照拂,因此北京中國大飯店、上海和平飯店、廣州白天鵝賓館等老牌五星級酒店的名字,在討論中被屢屢提及。
這些被頻繁點名的老牌酒店,開業年限已久,擁有著以當代審美眼光來看,稍顯老氣和落伍的裝修風格——枝形水晶吊燈、厚重氣派的黃銅旋轉門、歐式布藝沙發及全實木家具,直白地傳遞著“華麗且昂貴”的價值觀,與當下流行的極簡主義形成了鮮明對比。有人對照老酒店的風格美學評價現時酒店,認為后者大多有種“速成感”,裝修過于現代,“像辦公室、會所,甚至有點夜店風”,而那些經典的老牌酒店因審美、質量雙雙在線,鮮明地詮釋了“經濟上行美”的內核,更受其推崇。
具體來說,具備“經濟上行美”的酒店都有何特征?總結廣大網友觀點,可大致歸納為三點:裝飾材質上偏愛經得起歲月打磨的天然材料,空間設計上追求挑高與縱深帶來的視覺開闊感,設計風格方面注重中西元素的融合碰撞。
以廣州白天鵝賓館為例,作為內地首家中外合資的五星級酒店,這座1983年開業的建筑,其設計特征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審美與價值觀。
白天鵝賓館大量運用了雪花白大理石和黑金沙石材構筑主體空間,材質堅硬、紋理自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裝飾性,即使歷經40年歲月仍光潔如新,體現了經濟上行時期對于品質的極致追求;而八米挑高的中庭,開創性地置入“故鄉水”假山景觀,巧妙再現嶺南山水意境,成為國內首個室內園林式空間的經典范例。
在設計風格上,白天鵝賓館由嶺南建筑大師莫伯治、佘畯南等人操刀,采用中西合璧的設計理念。建筑外觀是現代主義玻璃幕墻,內部卻融入了中國嶺南園林風格,將亭臺樓閣、假山瀑布等元素引入室內空間,西方形制輔以東方肌理的設計,完美契合了當時廣州作為開放前沿城市的“混搭”氣質。
這些從材質到風格的細節,共同構成了“經濟上行美”的核心,不僅局限在表面的華麗裝飾,更以真材實料打造歷久彌新的品質,在空間中書寫下對未來的篤定與豪情。
二、用腳投票,當代人需要哪種酒店?
當代人的消費選擇,是一面映照社會心態的鏡子。這種邏輯同樣適用于酒店行業。
據《2025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酒店門店和客房連鎖化率分別為26.75%和40.09%。雖與發達國家可達70%以上的酒店品牌連鎖化率相比,仍存在差距,但上升趨勢顯著。
連鎖酒店品牌,諸如全季、亞朵等,正以穩定的擴張節奏、可預期的標準化服務席卷商旅市場:全季標志性的禪茶香氛、智能語音系統、天然石材衛浴等,精準踩中消費者對于“品質剛需”的核心訴求,而強調人文關懷和屬地服務的亞朵,則通過“竹居”閱讀空間、屬地攝影展等,為用戶提供精神慰藉與文化共鳴。
2024年財報顯示,華住集團全年收入為238.91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全季酒店在營酒店數量為2867間,僅次于經濟型定位的漢庭酒店;亞朵集團全年營收72.48億元,同比增長55.3%,會員復購率達42%,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按照商業邏輯,在這效率第一、標準化當道的時代,老酒店似乎已處于被淘汰的邊緣,但為何能隨著“經濟上行美”概念的出現,激起廣泛共鳴?
有數據顯示,2025年廣交會期間,廣州白天鵝賓館入住率高達92%,海外客商占比持續攀升。在2023年美團必住榜上,1990年前開業的22家老酒店中,18~25歲年輕人的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翻倍。另外,國賓館體系的酒店消費亦呈現年輕化趨勢,2024年美團數據顯示,國慶假期為國賓館預訂高峰期,在平臺預訂“國賓館”的用戶中,00后占比接近20%。這些曾被貼上“老干部審美”標簽的酒店,正成為Z世代主動奔赴的目的地。
年輕連鎖酒店與老牌酒店的各自繁榮,看似矛盾,實則有著共通的邏輯,即在不確定時代提供一種“確定性”——連鎖酒店以標準化解決基礎功能焦慮,老牌酒店則以文化共鳴滿足精神歸屬需求。
老牌酒店的“逆周期魅力”,正是源于其能將歷史厚度轉化為沉浸式的精神商品。步入上海和平飯店,始建于1980年的老年爵士樂隊,仍雷打不動的吹奏著《夜來香》,過去與此刻在樂聲中交匯;廣州白天鵝賓館的“故鄉水”景觀,數十載如一日,依舊流水潺潺,為思鄉游子帶來情感慰藉;地處首都北京的中國大飯店,恢弘的金色大廳與歷經無數重要時刻的國宴廳,更在無聲訴說著跨越時代的華貴雍容。至于各地國賓館系列,如北京釣魚臺、上海西郊賓館、杭州西湖國賓館等,其老派又講究的禮儀和待客之道,更賦予其一種超脫于時間之外的莊重感與信賴感。
人們鐘愛具有“經濟上行美”的老酒店,不僅是出于一種對千禧年經濟繁榮時期的懷舊情緒、對古典審美中“安靜奢華”美學的認同和欣賞,也是因為對這些建筑中所承載的時代故事和都市傳說充滿好奇。那些欄桿扶手上的氧化痕跡、假山石料上的刻字,或是客房家具的劃痕,都吸引著當代人去一探究竟。正如某位網友所說:“有些美,果然需要歲月背書。”
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選擇證明,那些承載著文化信念的空間始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無論是連鎖酒店的標準化便利,還是老牌賓館中那道流轉四十年的“故鄉水”景觀。盡管物理空間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得陳舊,但人們始終愿意為那些值得信賴的“確定性”買單。
三、酒店如何打造“經濟上行美”?
在“經濟上行美”酒店的討論中,人們一股腦涌入,抒發對老酒店的懷念。不少網友感慨其格調難以復制:“十幾年前的裝修不惜成本,采用實木家具與天然石材,比現在那種合成板式裝修貴多了。” 更有人提及早年酒店建造門檻高,從業者秉持長期主義,用料工藝均追求經久耐用,而現在“急功近利的項目太多”。
但也有不同聲音存在,有網友說感覺老酒店總有一股怪味,像是木頭老舊加上通風不足混合出的潮濕灰塵味。隨即有人回應稱這得取決于酒店的保養情況,有錢、有心,保養得當則能避免。
綜合看來,老酒店雖然擁有歷史底蘊的天然優勢,容易獲取消費者好感,但若想在當代市場保持持續性競爭力,維護好“經濟上行美”,仍需以科學保養與適度更新為基礎,讓歷史質感通過精細化運營轉化為真正的品牌優勢。例如廣州花園酒店,通過系統維護與局部更新,既保留了大堂內的《紅樓夢》鎏金壁畫等經典元素,又通過荔灣亭的沉浸式場景設計,將嶺南水鄉文化轉化為可體驗的消費場景。這種“修舊如舊” 的策略,使其在2021年獲評廣東省首批金鼎級文化主題旅游飯店,成為傳統酒店活化的典范。
另一方面,對于缺乏歷史積累的當代酒店而言,打造“經濟上行美”則更需多費心思,可從設計審美與文化敘事兩個維度切入。
在設計審美層面,真正的美具有穿越時代的穿透力。老酒店之所以讓人懷念,不僅因其用料講究,更在于其設計語言中蘊含的普世美學。當代酒店若想復刻,需在材料選擇與設計邏輯上回歸“長期主義”。典型例子如維也納國際5.0版本,在材質運用上以古典主義常用的大理石為基底,巧妙融入象牙白木飾面、水晶玻璃與拉絲黑古銅等具有不同光澤質感的現代工藝材料。明快的色彩基調與多元材質搭配,使整個空間既保持和諧統一又不失靈動感,實現了古典韻味與現代審美的完美平衡。
對于缺少歷史故事加持的連鎖酒店來說,文化敘事的構建同樣至關重要。建筑無言,不過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酒店敘事手法的選擇決定了故事的展開方式及深度。
據《2024年中國國潮經濟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2023年中國國潮經濟市場規模突破2萬億元,預計2028年將突破3萬億元。另外,從美團2024年發布的數據中也可看到,平臺用戶每年搜索“國風”“國潮”超5000萬次,2024年前8個月,美團上國風、國潮類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超30%。在此背景下,連鎖酒店通過文化敘事打造“經濟上行美”,已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策略。
錦江酒店(中國區)旗下原拓酒店是首個主打“國潮”的連鎖品牌,以“一城一設計”為設計準則,不斷挖掘所在城市的在地文化,每家原拓酒店都擁有難以被復制的獨特風格與趣味,如北京麗澤商務區原拓酒店就引入了北京絹人、兔兒爺等極具在地特色的非遺作品。另外品牌更首創“非遺文化嘉年華”IP,聯合非遺傳承人打造DIY工作坊與市集,將酒店變為傳統文化活態展演場,北京麗澤店活動期間單日營收達7.9萬元。
與此同時,國際酒店集團亦加速了本土化敘事布局。2012年,洲際酒店集團以中華文化為靈感源泉,創建了首個專為中國賓客以及中華文化愛好者打造的國際豪華酒店品牌華邑酒店及度假村,并于十年后進行2.0版本煥新,將水墨意境、榫卯結構等國風元素貫穿空間敘事。
當千禧年的水晶燈仍在老酒店門廳流轉光暈,我們懷念的不僅是“經濟上行時期的美”,更是那個“篤信美好會發生”的時代氣質。無論是老酒店,還是新興連鎖品牌,酒店真正需要做的,是將黃金時代的自信、開放、創新轉譯為當代審美的共通語言——當廣州白天鵝的“故鄉水”與原拓酒店的非遺盲盒同樣能使年輕人停留時,“經濟上行美”才未消逝,它只是在新材料與新敘事中,繼續書寫關于理想旅居的時代注腳。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空間秘探 ,作者:李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