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數據中心股,真沒什么好買的
“數據中心,天生是個爛行業,沒有真正的硬核技術,只是做房東,靠租賃掙錢。”一位股民在股吧尖銳點評。
2020年下半年至2024年年中,數據中心板塊在資本市場開啟了一場長達四年的“跌跌不休”之路,光環新網、萬國數據、數據港、世紀互聯等龍頭企業深陷估值泥潭。
光環新網股價從30.89元暴跌至6.64元,市凈率一度創歷史新低,萬國數據從116.76一路跌到了最低5.01元,跌幅達 95.71%,而世紀互聯股價從巔峰的44.45元,一路下降到最低1.39元,一度面臨退市危機。
然而,這樣一個“爛行業”卻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起風了,資金接連涌入,數據中心股開始迎來了他們的“春天”,股價一路狂飆,像世紀互聯、潤澤科技、數據港等公司股價過去半年多時間,已經經歷了三次沖高,從最低點到最高點,漲幅至多超一倍。
“當初我并不看好IDC相關股票,覺得利潤低,又沒太多壁壘,后來發現打臉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劉欣宇回憶起年初對數據中心股票的判斷。
好景不長,眼下的數據中心股又開始回落,前不久,潤澤科技公布2024年報以及一季度報當天,其股價更是大跳水,跌幅達14.16%。
另一位二級市場投資者對雷峰網說,這種股價下探,早在他預期內,今年數據中心股已經不在他關注的投資賽道內。除因這些數據中心公司已經進入了較高的估值階段外,更重要的是,從產業邏輯來看,目前數據中心業務拓展面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數據中心供大于求關系未改變
目前,這些數據中心廠商最大的困境還是供需關系。
“現在的生意比疫情時期還不如。”數據中心從業者周志坦言。
疫情期間由于線上需求大爆發,數據中心的日子還沒有那么難過,但到2023年之后,當時候全國各地的數據中心掀起了一波建設熱潮,包括 8 大數據中心京津冀樞紐、長三角樞紐、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成渝樞紐、內蒙古樞紐、貴州樞紐、甘肅樞紐、寧夏樞紐,很多地方大興土木,都在建數據中心。
2024年大模型營造出市場算力需求很火熱的現象,這進一步加速了數據中心的擴建,據從業者稱,光是2024年規劃出了上千座智算中心。
世紀互聯算是其中的一名激進廠商,2024年全年資本支出為49.8億,而2025 年資本開支翻倍,預計在100-120億元;萬國數據雖保守一些,但2025年的資本支出,在前年的基礎上也增加約13億,達到43億。
種種擴建,讓數據中心市場供給已經嚴重大于需求,不少從業者感覺行業正在加速陷入”僧多粥少“的煎熬處境。
不同于其他行業,數據中心是一個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前期投入十億,一旦沒有流水進入,那前期人員、場地、電費等等開銷都會出不起。
為了拿單,保住公司的運營、開銷,數據中心廠商開始紛紛內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
數據中心從業者章宇輝表示,在中部地區,原來租一個4KW的柜子,4000元/月,一年就是 4.8萬元,這在以前已經是性價比極高,但2023年之后,數據中心廠商越來越卷,他所在的城市,有些降至大概 2800-3200元/月,再到后來1600-2000元/月,如此低價,已經導致有些數據中心廠商連電費成本都包不住。
而在一線城市,這種價格戰也并未因地段變化而減少。數據中心從業者鄒陽談到在深圳南山區,原來一個機柜要租5000元,現在2000元就能租到,價格直接砍半,但即便如此,有多個數據中心的空置率仍然很高。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有存量數據中心的消化周期至少需要兩年,此后行業價格體系才可能回歸常態。
數據中心是越建越多,價格也越來越卷,但需求在過去兩年是沒有相對應跟上供給的節奏。
數據中心的采購大戶,現在仍然是以互聯網大廠為主,尤其是阿里、騰訊、字節、百度為首。這幾家企業一來自身業務,基本都是長在云上,算力需求量巨大,此外其云部門也在對外提供算力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萬國數據擁有超19萬個機柜,阿里約占其國內業務的35%,騰訊約15%,字節約5%;而潤澤科技,在全國大概有61棟智算中心,32萬個機柜,其主要的服務客戶就是字節;數據港,機柜超過7萬個,主要是服務阿里。
但這幾年由于經濟整體處于下行期,這些公司不僅自身業務增長也充滿壓力,而且云部門的業務增長更是面臨增長難題。
據知情人士告訴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在2015-2018年,阿里云的季度增速基本一路是往上走,最高季度增速曾達到了140%,但到2018年以后,季度業績增速開始放緩,而且這種放緩趨勢一直沒有回頭,直到大模型到來之前。這不是阿里云一家,所有國內云廠商幾乎這幾年都面臨了增長乏力的窘境。
用云增加乏力,數據中心的用量自然也上不來,數據中心廠商日子難過也很正常。
不過,大模型出現后,數據中心廠商的日子似乎看似又有新的奔頭。
“去年,阿里、字節在采購算力相關基礎設施上十分活躍,”張宇說道,這兩家都在全國盤點各種有能耗指標、有資金實力的供應商。不過,據業內人透露,這種盤點的活一般也不是大廠自己直接出面干,而是會找幾家核心的供應商來跑腿。想了解更多云廠商今年的需求情況,歡迎添加mindy1857交流
上述提到的萬國數據、世紀互聯等都成了大模型需求爆發后,第一批吃螃蟹的數據中心廠商,拿到了一些大廠的新訂單。
不過新訂單數能否持續增加?到今年年中,資本市場還是存疑的。
一來,能夠出得起大錢做訓練的中小大模型公司在減少。大模型剛出來時,除互聯網大廠之外,零一萬物、百川智能、月之暗面等都是算力的需求大戶,但現在這幾家公司也在面臨融資困難,算力基礎設施投入已經在降低。
二來,大廠雖說要開足馬力,加大資本投入做算力、數據中心的布局,但未來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其能否完全兌現,也還存疑。眼下各家大廠的大模型雖然有很大的調用量,但商業化仍在很早期階段,各家基本都是在虧錢做生意,這種虧錢狀態持續加大投入的狀態能持續多久不得而知。
海外云廠商是在2023年開始進入到了一個高投入狀態,但這種高歌猛進的狀態持續一年,到今年年初也有些回落。微軟第一季度放緩了新數據中心采購,并且推遲了某些數據中心的租賃,以及Meta在第一季度的數據中心建設活躍程度也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
交付側,能耗指標、土地、融資上的挑戰
除需求不確定外,即便拿到單子,后續交付也有重重挑戰。
-
國家對數據中心的審批收緊
“今年有一些數據中心項目都停了。”數據中心從業者張宇程說道,去年起,國家發改委出臺了系列政策,對于數據中心的建設審批變嚴格了很多。想了解更多今年數據中心建設情況,歡迎添加mindy1857交流
如果某市已經有建成投用 1 年以上數據中心,且整體上架率低于50%的,原則上發改委是不會在批新的數據中心項目。
即便算力緊缺,要新建如3000機架以上的大型數據中心,發改委也強調,要優先布局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這樣也進一步提升樞紐節點數據的利用效率。
與此同時,國家對于數據中心項目節能審查也在日趨嚴格。新建及改擴建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25以內,這一指標與以往的標準相比,是更為嚴格了,此前的要求是 1.3 以下即可。
此外,新建的數據中心所使用的電力也被要求80%以上,必須是要使用光伏或者風電的綠電。
對于發改委這番動作背后苦心也不難理解,前期大家都在一股腦都沖入數據中心,讓整個市場供給嚴重大于需求,最后落到大家都賺不到錢。
廊坊一帶,被各個廠商視作算力布局的戰略要地,齊刷刷加速布局,廊坊成為北京周邊的算力后花園,截至 2025 年,廊坊已投運數據中心 32 個,還有總投資 957.18 億元的 21 個數據中心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站在整個市場角度來看,現在國家做些制約是好事,能夠更加讓這個市場變得更良性發展,張宇程說道。
但站在廠商角度來看,對某些數據中心廠商來說,是苦惱,因為拿不到建設指標,根本上不了客戶的談判桌。
? 2.推理需求上量后,對核心土地需求變大
除審批嚴格外,現在數據中心廠商拿地也是一大問題。
2024年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在訓練上,訓練對于延遲不高,為了節省成本,云大廠選擇把訓練的地點放在了西部地區,這些地方電力、土地比較便宜。
這也是內蒙古算力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原因,據內蒙古工信廳公布的數據,內蒙古算力規模已經達到了12萬P,其中90%都是智能算力。
但今年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是,推理需求在變大,一線核心區域的數據中心訂單的需求量在增加。上半年世紀互聯是在大灣區獲得的智能駕駛 1.5 兆的訂單,以及萬國在廊坊和常熟獲得的 152 兆的大AI 推理訂單。
推理對于延遲性比較高,所以對于機房的布點要求里用戶更近,這也就是說機房需要在大城市附近布點。這對于數據中心服務商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城市核心土地資源緊俏,并非所有的廠商都能拿到。
不少跨界做數據中心生意的公司,之所以能夠迅速拿到大單,核心一大原因就是在土地有優勢。
杭鋼股份,就是吃了資源優勢,手上用電指標,以及有土地,所以跟阿里云合作投資158億元建設浙江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
此外還有寶信軟件、沙鋼股份、鞍鋼集團、宣鋼、天重江天重工等等,都是因為有能耗、電力和土地等資源,跨界做起了數據中心的生意。
? 3.去哪兒融資,也是個問題
此外,資金鏈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數據中心行業因需大量資金建設基礎設施,普遍需借錢擴張,但項目回本周期長,導致短期償債壓力大、現金短缺問題常見。
潤澤科技公布的年報顯示,2024 年末負債總額約為 197.59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 63.11%。在手現金僅48 億元。
數據中心的廠商的資金,一般來自幾處,第一是自有資金,第二是銀行借款,或者通過各種可轉債、以及REITs 等方式來籌集資金。
這些籌款方式中,銀行借貸占到了70-80%。所以一般數據廠商接到一個項目之后,都要先找銀行來貸款,買設備等等。
“但這些年數據中心找銀行貸款的難度越來越大了。”劉鑫說道。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數據中心這個生意不好做,壞賬風險很高,所以對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審核十分嚴苛。
銀行貸款難,現在廠商又在想其他辦法融資。世紀互聯發了Pre REITs,萬國數據發了首單數據中心持有型不動產ABS。
業內人士認為,世紀互聯、萬國數據通過 Pre-REITs/ABS 實現融資是可行,尤其是核心區域高功率資產,可借助當前 AI 算力熱潮獲得較高估值。
不過這種融資方式也還在摸索之中,若后續芯片供應短缺,數據中心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監管政策變化,導致租金下跌、空置率上升,這都會引發估值回調。
數據中心股三次大漲背后
數據中心股存在諸多業務風險,那如何還會有諸多資金涌入到數據中心賽道,推動一批公司股價翻倍?
二級市場多名分析師認為,數據中心股上漲完全是蹭上了AI這波紅利,過去數據中心股三次大漲,每一次都有AI東風在助力。
第一次是因為字節的大模型調用量、以及資本投入大幅超二級市場預期。
去年字節在業內掀起了大模型的價格戰,在5月火山引擎Force春季大會上,豆包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比行業價格降低99.3%,引起市場一片嘩然。當時不少投資者認為,豆包大模型此番大降價,定會極大提升大模型的調用量的。
事后來看,這一論斷確實被證實了,從5月到12月,短短7月時間,豆包的日均token數據從1200億,增長到了4萬億,調用量提升33倍。當然到今年5月,這個數據已經變成了16.4萬億。
這中間還有一個插曲,當時豆包大降價也引起了其他幾家大模型公司的焦慮。張輝在另一家云廠商就職,他談到,去年高層動不動就會給他們各條業務線下很重的調用量增長KPI。
如果說豆包調用量大幅增長讓數據中心賽道逐漸升溫,那后來字節 2025 年資本支出消息流露后,則是讓數據中心賽道徹底‘爆燃’。
據路透稱,字節2025的資本支出將達到1500億左右,對比起2024年的800億幾乎翻倍,而且明確指出,這其中有700億元是用于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硬件。
當時作為字節產業鏈上的核心成員,潤澤科技開始股價一路狂飆,從三十多元一路漲到了最高61.88元。
坊間傳聞,因為手上有字節這一金主,再加之潤澤高層關系很強,去國內任何城市考察調研建設智算中心,地方都會有領導高層出來接待,甚至他們有意向的地塊,都會想辦法配合需求。
第二次數據中心普漲,是在年后,因為DeepSeek的橫空出世,再次給科技賽道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
沒有人會想到在大廠之外,還可以蹦出一個推理能力如此強,而且訓練成本大幅下降的模型,遠超了人們對AI的預期,這就再次推動了二級市場對于包括數據中心在內的AI產業鏈的投資熱情。
1月中旬,世紀互聯、萬國數據、數據港、光環新網等數據中心龍頭股都在這一時間節點開始一路猛漲。萬國數據從20元直接一路上漲到最高52.5元,世紀互聯則從最低的3.25元一路沖刺到最高13.04元,光環新網從最低的10.57元一路爬坡到24元。
在這一波上漲中,不僅是純數據中心股飛漲,一些跨界做數據中心的股也開始大漲。
“潤澤科技沒趕上車,后來買了寶信,沒想到還賺了20-30%。"劉欣宇說道。
第三次推動數據中心股上漲的是因為,各大云廠商公布資本支出。阿里宣布未來3年投入3800億的資本支出,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騰訊也爆出,其計劃在 2025 年進一步增加資本支出,預計資本支出將占其收入的10%以上。
這就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對于AI算力、以及數據中心需求預期。與此同時,數據中心廠商也開始接連公布,自己接新單了。
世紀互聯去年至今新增四個訂單:
在長三角,與一家頭部互聯網客戶約32兆瓦的新訂單,
在烏蘭察布,與頭部互聯網客戶簽署框架協議,計劃為該客戶提供總容量為100兆瓦的數據中心服務,其中28兆瓦預計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
在大灣區的城市型數據中心成功簽約智能駕駛行業新客戶的1.5兆瓦訂單
今年上半年,和戰略合作伙伴常高新集團聯合贏得一家互聯網客戶64兆瓦的訂單
而萬國數據去年第四季度新增三筆大訂單,簽約面積達 9387 平方米,主要來自上海的數據中心。2025萬國數據簽約了國內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訂單,面積約40000平方米,152兆瓦容量,分布于廊坊和常熟的兩座數據中心,預計在6個月內交付。
數據港在今年一季度也獲得一個大型的互聯網客戶訂單,這個訂單是位于廊坊的一個訂單,根據前期的一個項目規劃,這個園區在建成過后的整個機架大概是 8800 架,共計44 兆瓦。
光環新網在2024 年下半年,在天津寶坻拿到了字節旗下火山云 200MW 的訂單,預計 2025 年 1 月開始交付。
從各家披露的項目來看,數據中心項目確實有所增加,但從整個行業來看,2025 年一季度,數據中心落地運營占比還是偏低。有資料顯示,2025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 165 個智算中心項目中,僅 16 個已投產或試運行,另外,95 個剛審批籌建,54 個仍在建或待投產。
數據中心股是該降降溫了
上半年,數據中心板塊的股價在市場喧囂中開啟價值重估,多次觸及階段性高點。這在二級市場并非罕見戲碼 —— 每當新概念浪潮襲來,總有一批被資本青睞的標的上演“股價突圍”。
實際上,投資者都知道,數據中心行業未根本改變行業原有的供需格局,但仍愿意揣著大筆資金進場,還是在賭自己能在浪頭最高點抽身。當潮水退去,所有脫離產業邏輯的狂熱,終將暴露投機者裸泳的真相。
或許,二級市場對數據中心賽道的情緒追漲,確實到了需要理性降溫的節點。
劉欣宇、周志、章宇輝、鄒陽、張宇程、劉鑫皆為化名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