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忘了被DST投資的365日歷,但倆創始人副業卻賣了10億
自2016年5月16日宣布開始停牌后,南極電商進行收購和資產重組的腳步就沒停下來過。此次作價9.56億元收購賬面凈值僅728.32萬元的互聯網營銷公司,目前來看,最大的贏家必然是時間互聯的兩大股東:劉睿和葛楠。而時間互聯究竟是否能為南極電商創造出與此次收購相媲美的價值,還很難判斷。
時間互聯的前世今生
南極電商8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劉睿、葛楠、虞晗青、張明、陳軍以及靜衡投資等,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北京時間互聯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間互聯)100%股權。經交易各方協商,擬確定時間互聯100%股權初步交易對價為9.56億元。
據介紹,時間互聯的前身為北京前線傳媒,成立于2006年4月。2015年11月,公司完成更名,并實現了股份制改造,正式由前線傳媒變更為時間互聯。
前線傳媒并不是一家純粹的互聯網營銷公司,據公告顯示,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間,前身前線傳媒的主要業務還是為傳統廣告主提供品牌營銷服務,但從2015年6月收購北京亨利嘉業作為全資子公司后,公司正式更名為時間互聯并開始拓展移動互聯網營銷業務。這期間時間互聯的實際控制人一直是這兩個人,劉睿和葛楠,其中劉睿為公司法人。

但無論是時間互聯還是劉睿、葛楠,多數人對這幾個名字或許并沒有很深的印象。可如果說到365日歷,可能大家就不那么陌生了。
被DST投資過的365日歷表現平平
365日歷是一款專業的日歷服務商,上線于2008年,屬北京問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問日科技)旗下產品,而問日科技的創始人就是葛楠。
365日歷面世時僅是一款PC端的日歷應用,2009年其日活躍用戶為50萬左右。基于在PC端的積累,2010年,365日歷的重心開始轉向移動端,趁著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機,其在web端與360安全桌面、百度、騰訊Q+等展開合作,移動端又與聯想、中興、飛利浦、TCL等通訊商對接,用戶數積累到千萬量級后,開始向日程管理方向轉型,并于2011年獲得了來自摯信資本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
融資的到來加速了365日歷的發展,葛楠開始為365日歷去工具化的道路嘗試更多的可能。2013年1月,365日歷網又獲得摯信資本和騰訊的千萬元B輪投資,隨著曝光度的不斷提高,365日歷開始進行第二次轉型。
市場上的日歷類應用在“工具類”這一大項中并不算高光,因為缺少明星級產品的帶動,并且應用本身的功能性痛點過于樸素,以至于日歷類應用很難讓用戶像使用社交應用一樣保持良好的粘性。365日歷的第二次轉型基于兩點:增加場景化、平臺化運作。葛楠正是想通過這些變化來增加用戶粘性并使流量變現。
2014年1月,365日歷迎來高光時刻,獲得了由復星昆仲和DST資本合投的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當時看來,這或許是資本市場認可工具類應用的前兆。
簡單梳理一下DST資本的投資歷史,會發現被DST投資實在是一件值得誠邀的事。這家俄羅斯投資集團在2009年到2011年投資過Facebook和Twitter;2011年到2014年,DST在國內先后投資了小米、京東、滴滴等明星獨角獸企業。此外,DST投資的企業還包括阿里巴巴、金山云、新浪、陌陌等。然而,2014年對365日歷網的投資在現在看來,或許并不算成功。
在獲得DST投資之后,365日歷在2014年曾有過短暫的活躍表現,其推出的公眾日歷和群組日歷在短期里成功地激發過用戶的興趣,但并沒有達到粘住用戶的目的。這同時也宣告著365日歷作為流量入口與京東、天貓、唯品會等網站進行合作的失敗。
至2015年,據公開資料顯示,365日歷用戶激活量達到1.5億,但除了這個數據之外,它最終還是沒有逃脫工具類應用難以“去工具化”的事實。反倒其創始人葛楠因被央視專訪在2015年的曝光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兩大創始人這兩年在忙些什么
如果說工具類應用的基本屬性是決定365日歷難以成為獨角獸的內因,那么下邊小編將要講的或多或少應該算是一些內因。
通過查詢365日歷開發公司“問日科技”的工商公示信息頁面,2014年6月該公司的企業類型由“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了“自然人獨資”,同時其投資人也發生了變更,此前劉睿還是問日科技的自然人股東,但之后,投資人一欄中只剩葛楠一人。不過在備案信息中,劉睿依然是問日科技的董事。

之后在2015年6月,劉睿成了時間互聯的執行董事兼公司法人。同時,葛楠也成為時間互聯的自然人股東和董事。


那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這段時間,劉睿去哪了呢?葛楠控制問日科技后又做了些什么?
在南極電商收購時間互聯的相關公告中,似乎可以找到了答案。

這一年時間里,劉睿任職北京時連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連天下)市場營銷部副總裁。雖然公告中葛楠的簡介板塊沒有看到時連天下的相關信息,但是經查證,時連天下的法人代表就是葛楠。并且時連天下的成立時間是2014年3月,即365日歷獲得DST投資僅兩個月后。
值得一提的是,小編還發現劉睿和葛楠原來曾是北京理工大學校友。這大概也是兩個人這么多年合作的基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365日歷的領英(Linked in)簡介頁面,其后綴公司是時連天下,并非問日科技。而365日歷網的官方介紹上,其公司簡介依然是問日科技。顯然,作為問日科技和時連天下兩家公司共同的法人代表,365日歷網歸在哪家公司名下葛楠并不介意。但對于一家已經獲得數輪外來資本投資的企業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


但在查詢過時間互聯、問日科技以及時連天下三家公司的工商信息后,可以發現,經過幾次股權變動后,劉睿和葛楠的工作重心或許已經主要集中在了時間互聯上來。
時間互聯值10個億嗎?
前文中已經提到,時間互聯是一家移動互聯網營銷服務商。但時間互聯其實是從2015年6月收購亨利嘉業之后才真正開始將互聯網營銷作為主營業務。雖然工商信息顯示亨利嘉業的法人是虞晗青,但其實際控制人是劉睿。
時間互聯現在的主營業務是基于互聯網移動端,為客戶在移動互聯網媒體投放平臺及分散的移動端流量進行精準營銷推廣。盈利模式為服務費 + 媒體資源買賣價差。據時間互聯掛牌前的券商報告顯示,時間互聯目前是騰訊廣點通、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今日頭條等移動互聯網媒體核心代理之一,其客戶包括阿里巴巴、唯品會、美圖秀秀、蘑菇街、美麗說等。這些客戶的絕大部分和365日歷曾經的客戶有重合,或許這并不是一個巧合。
據財務數據顯示,2014年時間互聯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為54.98萬元和-33.84萬元;2015年,時間互聯實現營業收入1.26億元,實現凈利潤1106.51萬元。2016年1至4月,其營業收入為1.31億元、凈利潤為1266.90萬元。
時間互聯掛牌新三板還不足半年,其注冊資本僅為510萬人民幣,單從其財務數據來看,它的業務規模并不算高。在南極電商8月14日晚發布的公告中,時間互聯最新的賬面凈資產為728.82萬元,對價9.56億元收購其的100%股權,預估增值率高達3172.5%。
對于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南極電商來說,花接近10億元,收購一家剛在互聯網營銷界起步的新秀,很難說是一個明智的舉措。
而對于劉睿和葛楠來講,劉睿此前在時間互聯投資約200萬獲得47.5%股權,葛楠投資170多萬獲得30%股權,在此次交易完成后投資收益高達157.5倍。
相比起當初DST對365日歷的投資,這種回報實在是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