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項目下半場:軟件如何實現 “1+1>2”
在數字 經濟 蓬勃發展的當下,算力已成為驅動產業升級、推動技術創新的核心引擎。算力項目,作為圍繞算力生產、管理、分配與應用構建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正深度滲透到科研、 互聯網 、制造等各個領域。從底層硬件設施搭建,到資源調度、算法開發與應用部署,算力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關乎業務數智化與產業轉型的成敗。
高端芯片的獲取曾被視為算力項目的核心門檻,但現在局面已經被改變。
英偉達芯片即便稀缺且面臨管制,只要具備相應資源和渠道,企業都能獲取到這些芯片,甚至是高端芯片。與此同時,國產芯片廠商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性能、擴大場景。完成硬件層面的搭建,不再是難題,反而如果硬件資源長期閑置,會成為價值轉化的負累。
此時,優質的軟件系統能讓算力資源實現 “1+1>2” 的效果,而缺乏軟件支撐的算力硬件,不過是零散堆砌的硬件 “積木”。
打破資源管理困局得靠智能調度系統
缺乏強大調度軟件的算力服務商,即便擁有大量高端芯片,也可能出現 “小馬拉大車” 或 “大馬拉小車” 的低效情況。企業自建算力設施或租用算力時,常遇到模型訓練卡頓、資源閑置浪費等問題,根源也在于算力調度系統的缺陷。
一個成熟的調度平臺,必須能實現“多租戶隔離、負載均衡、容器化資源調度”等能力。多租戶隔離確保不同用戶的資源互不干擾,保障數據安全與業務獨立性;負載均衡技術根據實時任務負載動態分配算力,避免單點資源壓力過大;容器化資源調度則實現資源的輕量化管理與快速部署,提升整體調度效率。
具備以上能力的青云 AI 智算平臺,專門為解決算力調度管理難題而生:對多元算力進行統一調度管理,支持算力池化和切分實現算力資源按應用、按需求隨時匹配,自動切換;具備分布式調度與管理能力,劃分不同資源組,自動分配和管理算力資源,與調度系統結合,能大幅縮短任務執行時間。
運營運維能力才是服務的根本保障
“模型跑崩、驅動故障、無人維護”是算力項目常見的運維痛點。傳統的運維模式依賴人工巡檢與被動響應,不僅效率低下,還容易出現疏漏,導致故障發生時無法及時處理,嚴重影響業務連續性。
在現代算力項目中,統一運營和運維管理至關重要。優質的運維體系需提供可視化的監控數據,讓管理員實時掌握系統運行狀態;可配置的告警服務能根據不同場景設置閾值,第一時間推送異常信息;自動化的故障處理機制則能在問題發生時迅速響應,自動執行修復操作。通過實現多種計算場景服務的標準化運營,能夠大幅降低算力項目的運行風險。
青云通過統一運維管理平臺, 實現了對計算資源、 存儲資源及網絡資源等關鍵運維要素的規范化、可視化管理,同時基于 Prometheus 的監控管理服務,提供可視化的監控數據、可配置的告警服務、自動化的故障處理,簡化運維,實現服務運維智能化。
快速落地需要高度標準化與專業團隊
算力項目從規劃到落地,涉及部署、調測、驗收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項目延期、資金回籠滯后。許多小型團隊往往只有銷售團隊,缺乏專業交付力量,即便談下項目,也難以順利落地實施。
高度標準化的交付流程與專業團隊是項目快速落地的保障。標準化交付流程能夠明確各環節的工作內容、標準與交付物,減少因流程不清晰導致的溝通成本與錯誤;專業的交付團隊具備豐富的技術經驗與項目管理能力,可有效應對交付過程中的各類技術難題與突發狀況。同時,自研運維面板能實現對項目運行狀態的直觀管理,與客戶簽署 SLA 協議則以合同形式保障服務質量與交付周期。
依托于云計算領域十余年的研發經驗,從 CPU IaaS 到 GPU IaaS,青云提供智能、高效、專業的計算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全流程的算力項目建設服務,同時擁有專業技術支持團隊——基于青云公有云的運營與運維經驗,同步拓展技術體系,支持復雜業務的調試與技術支持,可輔助快速故障排查,讓智能計算觸手可及。
拓展業務邊界離不開生態“連接器”
在 AI 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孤立的算力服務難以滿足企業多樣化的業務創新需求,無法為企業提供持續的競爭優勢。算力項目必須與各類異構硬件、AI 框架、主流模型等生態資源深度融合,才能拓展業務邊界。
具備生態融合能力的算力項目,需要構建起一套開放、兼容、可擴展的軟件架構,向下兼容不同的硬件設備,向上通過深度適配 AI 框架、提供標準化接口等,通過中間件、鏡像倉、模型庫等服務,降低企業技術開發門檻,實現 AI 的業務價值。
青云 科技 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深度的技術合作,提供開放的應用框架和模型服務, 提供豐富的計算環境,集成行業內多家廠商生態應用,打造豐富的應用服務,并且聯合生態伙伴開發場景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全場景業務落地。
一個成功的算力項目,必然以軟件為核心,在智能調度、運營運維、交付落地、生態融合四大板塊形成強大競爭力。青云科技始終秉持“軟件定義算力”的理念,持續創新技術與服務,為客戶打造高價值算力項目,助力企業在數智化大潮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