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戰略頂層設計落地 萬馬股份、亨通光電等迎發展新機遇
萬億深海 科技 再次迎來重磅催化!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指出,推動海洋 經濟 高質量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
廣發證券指出,這一會議標志海洋經濟的頂層戰略已經落地,上海、青島、海南等地方跟進。后續產業配套政策(專項資金支持等)有望持續密集出臺,初步預計中央 投資 力度達到千億級別。
地方政策落地呼應
從經濟層面看,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對GDP的拉動作用達11.5%,凸顯其在驅動經濟增長、突破發展瓶頸方面的戰略價值,正逐步成為打破區域發展內卷、重塑經濟格局的核心動能。
從政策力度看,自今年3月份深海科技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沿海省份地方政府一直加快海洋政策落地,推動海洋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6月25日,《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明確,重點發展船舶海工、航運產業等,目標到2030年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增加值超450億元、到2035年超700億元。
6月26日,廣東省召開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不斷壯大現代化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洋油氣開發、現代航運、海洋文旅、海工裝備、海洋船艇、海洋空天、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
重點關注材料、裝備、數智化方向
天風證券指出,海洋科技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海洋資源開發的深度,其認為海洋科技產業鏈應重點關注三大領域:深海材料研發、深海裝備制造及深海數智化應用。
深海材料是深海科技發展的基礎支撐,其研發領域主要涵蓋高性能鋼、合金材料及復合材料等關鍵品類。在深海應用場景中,材料性能面臨嚴苛考驗,以被稱為 “海底生命線” 的海纜為例,由于長期處于強腐蝕、高水壓的復雜水下環境,其對材料的耐腐蝕、抗拉耐壓、阻水防水等性能有著極高要求。在國內海纜材料生產領域,萬馬股份的表現較為突出。作為目前國內極少數能夠穩定且批量對外供應海纜絕緣料的企業,其海底電纜用絕緣材料在抗焦燒性能、機械性能等關鍵指標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海纜材料的國產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深海水下技術裝備是深海開發的重要支撐,深海經濟的發展也帶來行業景氣度提升。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13.8%,新接訂單量同比增長58.8%,手持訂單量同比增長49.7%。作為全球最大船用錨鏈和海洋泊鏈制造商,亞星錨鏈充分受益船舶行情高景氣。2024年,公司營收19.89億元,同比增長2.98%;新承接訂單18.53萬噸,同比增長2.6%。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5.88億元,同比增長31%。
海洋數字化、智能化是深海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加速向網絡化與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AI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海底光纜通信網絡建設已迎來重要發展窗口期。據TeleGeography數據,2016年至2024 年間,全球已投產的國際通信海纜達97條,總長度累計46萬公里。當前,全球范圍內處于在建及擬建階段的國際通信海纜有50余條,預計總長度將突破42萬公里。在這一領域,亨通光電具備從海底光纜、海底接駁盒、中繼器、分支器的研發生產,到跨洋通信網絡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及建設的全產業鏈能力。該企業是全球前四具備成熟的跨洋洲際海底光纜通信網絡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和萬公里級超長距海底光纜系統項目交付經驗的唯一中國企業。截至 2024 年末,其已承建142個海洋通信項目,全球海底光纜簽約交付里程累計突破10.6萬公里。
西部證券表示,深海科技行業首次納入國家戰略,這一政策升級亦標志著深海科技從科研探索向產業化應用的戰略轉型,未來深海科技將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