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寬帶的發展水平,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樣領先。最近披露的兩份報告,揭開了美國寬帶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研究機構BroadbandNow最近發布的報告指出,盡管全美范圍內的通信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提升,但是“毀滅性”的負擔能力差距仍使很多人用不起固定寬帶。例如,在排名墊底的阿拉斯加州,只有0.2%的居民能夠享受可負擔的固定寬帶服務。
該報告也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的數據提出了強烈質疑。美國目前對寬帶的定義為“100Mbps/下行速率、20Mbps/上行速率”,FCC之前表示美國有1960萬人未能用上寬帶,而BroadBandNow調查后認為,實際未用上寬帶的美國人約2600萬人。
而全球知名寬帶測速機構Ookla對美國110個原住民部落進行的調研顯示,近四成部落的網速中位值低于FCC所設定的寬帶最低下載速率標準 (100Mbps) 。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受“可負擔性”因素影響,在美國的一些州,即使光纖覆蓋率較高,但寬帶發展水平卻比較落后。這一現實正在推動美國寬帶政策調整,不再一味“偏愛”光纖技術,而是更注重寬帶網絡的部署成本和速度,這給固定無線接入 (FWA) 和低軌衛星接入等方式帶來利好。
“使用鴻溝”巨大
縱貫美國南北的密西西比河全長3767公里,被譽為“美國的黃金水道”。從某種意義上看,這也是美國寬帶發展水平的一條分界線。
根據BroadBandNow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寬帶發展水平最落后的十個州中,八個都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如新墨西哥州、堪薩斯州、愛達荷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等。這些州普遍地域廣闊,而且農村區域居多,人口比較稀疏。比如蒙大拿州、新墨西哥州,面積在美國各州中分列第四、第五,但是人口規模卻相當靠后。這種地理與人口結構導致運營商在這些地區覆蓋通信基礎設施的成本較高、收益有限,因此積極性不高。
除了“接入鴻溝”,更嚴重的是“使用鴻溝”。BroadbandNow認為,即使某些地區已有寬帶網絡覆蓋,高昂的使用成本仍使許多家庭無法負擔。
以寬帶普及率最低的阿拉斯加州為例,該州74.2%的區域已有寬帶基礎設施,理論上四分之三的居民可使用寬帶,但因價格過高,僅有0.2%的用戶能夠獲得可負擔的寬帶服務。
相比之下,美國寬帶發展水平最高的州幾乎全部位于東海岸或東部地區,新澤西州、馬里蘭州和特拉華州位列前三。尤其是新澤西州,寬帶網絡幾乎覆蓋全部人口,并擁有全美最佳的網絡性能。
將新澤西州與阿拉斯加州進行對比,可見美國不同區域寬帶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新澤西州的寬帶下載與上傳速率中位值分別為137Mbps和35Mbps,而阿拉斯加州僅為37Mbps和13Mbps。此外,新澤西州98%的用戶可接入低價固定寬帶,而阿拉斯加州這一比例只有0.2%。
造成各州寬帶水平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使用成本的懸殊。例如在新澤西州,Verizon提供的300M固定寬帶月費為34.99美元;而在阿拉斯加州,主流運營商GCI Communication提供的250M寬帶月費高達89.99美元,500M寬帶月費更是達到114.99美元。
2600萬人沒有用上寬帶
美國對寬帶的定義一直在不斷演進。2015年,FCC將寬帶門檻從4Mbps/1Mbps (下行/上行) 提升至25Mbps/3Mbps,也就是說,只有達到這一標準才稱得上是寬帶;到2024年,FCC再次將標準上調至100Mbps/20Mbps。
FCC此前稱,美國有1960萬人未能用上符合“100Mbps/20Mbps”標準的寬帶。然而,外界一直對其統計口徑和方法存疑,因為FCC依賴的是寬帶服務商的自行上報——只要提供商聲稱某地可提供符合標準的寬帶,該地即被視為“已覆蓋”。BroadbandNow通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對ISP地址的統計分析發現,實際未覆蓋寬帶用戶數接近2600萬,較FCC數據多出640萬。例如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FCC分別“漏記”了44萬未覆蓋用戶,在弗吉尼亞州則“漏記”39萬戶。
Ookla則從另一角度反映了美國寬帶的現實。美國有不少原住民部落,Ookla對其中110個原住民部落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36%的部落固定寬帶下載速率中位值低于100Mbps,也就是說,低于FCC所定義的固定寬帶最低下載速率。例如,在康涅狄格州的Mashantucket Pequot部落,2025年第一季度的寬帶下載速率中位值僅6.15 Mbps。
不再“偏愛”光纖
相比中國通過實施“提速降費”政策“一心一意”推動光纖寬帶發展,在美國,寬帶接入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銅纜、同軸電纜、光纖、衛星互聯網、5G固定無線 (FWA) 等等。
而且美國市場出現了一個悖論:光纖網絡覆蓋率高的州,并不一定能提供更好的寬帶服務。例子不在少數,比如在堪薩斯和夏威夷,雖然光纖網絡覆蓋率都達到63%,在美國各州中處于相對靠前的位置,但是在BroadBandNow公布的調查結果中,這兩個州的寬帶發展水平相當靠后,堪薩斯排名第47,夏威夷排名第43。相反,如加利福尼亞、伊利諾伊州的光纖覆蓋率只有30%多,但是寬帶發展水平卻排名第18和第19位。
BroadbandNow認為,通信技術設施本身并不能彌合數字鴻溝,必須解決寬帶的可負擔性問題。否則,即使建設了最快、最可靠的網絡,若用戶負擔不起,整體寬帶發展水平仍難以提升。
這一現實正在促使美國調整其寬帶政策。前些年,美國投入數百億美元打造了“寬帶公平接入與部署” (Broadband Equity,Access and Deployment,BEAD) 計劃,在沒有寬帶接入和寬帶未充分接入的地方,擴展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
BEAD計劃此前傾向于部署光纖網絡,只有在無法鋪設光纖或者投資效益比很低的地區,才采用其他接入方式。而現在來看,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 已轉向“技術中立”原則,不再偏好光纖,而是強調“成本最小化和基礎設施部署速度”。在這一政策轉向下,固定無線接入 (FWA) 和低軌衛星互聯網等技術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因為它們相比光纖具有更低的部署成本和更快的實施速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IT時報 (ID:vittimes) ,作者:錢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