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環”是我選拔人才時重點考察的能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張琨隨筆 ,作者:張琨,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職場中,令人放心的合作莫過于:你將一項任務交托出去,對方不僅按時完成,還給出了高質量的反饋。即便無法完成,也會及時反饋,說明原因和后續方案,無需任何催促。
而另一種場景:任務交出時,對方拍胸脯保證,但若不主動跟進,這項任務可能就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背后正是職場能力高低的巨大差異。
擁有將任務“閉環”的能力,是成為一名專業管理者的關鍵門檻。 也是我在選拔人才時重點考察的能力。
閉環,不僅僅是完成工作本身,更是一種可靠性的承諾和結果預期的管理。它意味著從任務開始到結束,你始終掌控著項目的脈絡,并確保最終成果能順利交到下一環節手中。尤其對于中層管理者來說,這種能力尤為關鍵。它決定了你對團隊的掌控力,也決定了團隊的執行效率。
一個事事有反饋的習慣,能有效減少信息差,避免重復勞動,將團隊的精力聚焦于解決真正的問題。 這種責任感和主動性,是建立個人職業信譽的基石,也是團隊順暢協作的潤滑劑。
既然閉環如此重要,為什么許多人卻難以做到?為什么很多人做事是“催催動動,摸摸轉轉”,缺乏主動性,缺乏為整個工作結果負責的能力?這并非總因為懶惰或敷衍。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來自幾個方面。首先,是缺乏對任務全貌的理解,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偏離目標或遇到困難時無所適從。其次,是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習慣于被動等待指令,而不是主動尋求反饋和支持。
同時值得我們反思的是, 實現閉環的能力,也需要領導者共同創造環境。 一個只顧“拍腦袋”做決策,卻不給出清晰任務目標、不提供足夠資源、不關心執行過程的領導者,其實是在切斷團隊成員實現閉環的通路。在這種環境下,下屬即使有心,也難以將任務真正“閉”上,最終導致惡性循環: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
從被動地“完成點狀任務”到主動地“實現工作閉環”,是個人職場能力的一次質變。
對于個人而言,這要求我們主動與任務發起人確認:任務的目標是什么、衡量成功的標準是什么、交付時間是何時、遇到困難該如何尋求幫助。在執行過程中,即使遇到障礙,也要及時反饋,而不是等到最后期限才交出一份未完成的工作。對于領導者而言,實現閉環是為團隊創造一個清晰、透明且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你需要提供明確的指令、合理的資源,并在關鍵節點進行必要的指導,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序推進。
“閉環”是職場能力的分水嶺 。它不僅體現了執行力,更體現了責任心、溝通能力和對結果的把控能力。養成這個習慣,你將從一個被動接受任務的執行者,蛻變為一個主動創造價值、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無論你的職位高低,掌握這項能力,都是打開職場新大門的鑰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張琨隨筆 ,作者: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