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杭州網約車司機的自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元淦恭說 ,作者:元淦恭,題圖來自:AI生成
前些天,我去坐早班機,和開車的中年女司機攀談,她的故事實在精彩。她的人生經歷許多跌宕,但她卻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她的故事是大時代的注腳,足以支撐起一部年代劇的梗概。從她的故事里,我們能看到無數浙江人的影子,也能更加理解浙江的今天從何而來。
我用她的口吻整理一篇自述。文中所有信息均為她本人敘述,部分地名用字母代指。
我出生在杭州城郊的Y區,我出生的J鎮算是山區,這些年旅游搞得紅火。
我的父親是上門女婿。在我兩歲的時候,我母親因病去世。我父親再娶了。我就被送到了貴州的姨媽家。
母親的妹妹是知青,當年去了貴州,就在那邊嫁了人,留下來做了老師。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貴州長大的。
母親雖然走了,但是原本屬于外公和她的財產,在我成年之后還是要分給我的。成年之后,我回到了杭州,繼承了屬于我的田地。我的老公,也是J鎮本地人。
我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是我還是學了財會。早年間,懂財會的人要找工作其實很容易,但是我不想找工作,我一定要做生意。我的信條就是,寧做賺一塊錢的老板,不做賺十塊錢的打工人。
我覺得兩口子最好不要在一起工作,容易產生矛盾。我老公是做婚慶的,我就開餐館。我原來的餐廳在Y區的P鎮,最初做本地菜,生意不行。后來改做川菜,生意就紅火了很多。我們家的餐廳是有三層樓的有檔次的大飯店。最初,我雇了一個從四川來的廚師,當時開1萬塊一個月的工資,但他很快就反復要求加工資,如果不漲工資就請假,我實在受不了,就把他換掉了。為了不被人忽悠,我自己也學了川菜。
我帶人都非常用心。每周一,我都給骨干員工放一天假,我帶他們在杭州各個好的餐廳吃飯,看人家的菜都有什么創新,有好的我們就在自己的飯館做,所以我們的菜單都要不斷更新,這樣才能留住食客。
去年我的餐廳發生了一場大火,你看我這都燒傷了,我在醫院斷斷續續住了八個月才好。開飯店這事,離不得人,只要自己不看著,交給別人總是不放心。所以,我就把這個店盤出去了,不做了。
八年前,我雇了一個年輕廚師,經過這么多年,他也出師了。我不做了,他現在跳槽到大酒店做總廚,一個月也兩三萬呢。昨天晚上,他還約我一起出來喝酒。
其實,在我們那個鎮上,大多數女人都在家,不出來工作。我是我們那里最早出來工作的人,雖然店不開了,我現在還是閑不住,現在出來跑網約車,只做去機場的預約單,一天也能掙四五百塊錢。
經過這些年的打拼,我們的日子還算是滋潤。因為J鎮的景區開發,我們也被征了地,就用賠償款又在T鎮買了兩套房子,現在住一套,另一套租出去。在J鎮我們還有一處獨院,租給了上海一個銀行的人,他用我們的獨院開一家精品民宿,只有12個房間,一年給我們27萬的租金。現在生意一直很好。
我姨媽的大女兒,就是我的表姐,成績很好,在貴州的醫科大學畢業,就留在了貴陽當主治醫生。但我后面兩個小孩兒,就沒有繼承姨父和姨媽讀書的基因,都讀到高中就不讀了。
我就說,那既然不讀書,就做生意吧。我回了浙江,也站穩了腳跟,就把表弟表妹都帶了出來,我就跟他們說,一定不要想著打工,一定要創業。
現在,我妹妹也在杭州開餐館,生意還不錯。
我這個弟弟就更厲害了,他在江蘇宜興,做紫砂壺生意。當年,我跟他說,你一定要學一門手藝,紫砂壺現在市場很大,你就去學這個吧。學做紫砂壺很苦,我弟弟幾次三番差點沒堅持下來,好在他最后學出來了,現在光是一家客戶的貨值就幾百萬,他現在日子比我們過得都滋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元淦恭說 ,作者:元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