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把良品鋪子賣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中國企業家雜志 (ID:iceo-com-cn) ,作者:李欣,編輯:米娜,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曾經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或將易主。
7月17日晚,良品鋪子發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與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簡稱:長江國貿) 簽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2.42元/股的價格,向長江國貿轉讓寧波漢意持有的公司18.01%股份和良品投資持有的2.99%股份,總價款為10.46億元。
這家成立了19年的武漢零食巨頭,終于走到了易主時刻。
若本次交易順利完成,長江國貿將持有良品鋪子21%股份,并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國貿是武漢市政府2022年5月批準組建的大型國際貿易平臺企業,其股東為武漢金融控股 (集團) 有限公司。
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也將由創始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變更為武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不過,據報道,一手創辦了良品鋪子的楊紅春,并不會就此離場,將繼續留任高管,并保留公司第二大股東身份。
除了創始人在轉手股權外,今日資本旗下的達永有限也繼續減持并“逃離”良品鋪子。據披露,達永有限也擬向長江國貿協議轉讓其持有的8.99%股份。交易結束后,達永有限的持股比例降至9.17%。
這兩年,面對業績持續下滑、行業競爭壓力加劇的良品鋪子曾嘗試了多維度自救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調價、換帥、關閉低效門店、戰略升級等,但始終未見成效。不久前,良品鋪子又公布了一份預虧7500萬元到1.05億元的中報,更為其“牽手”武漢國資,添上了“業績承壓,亟需借力”的注腳。
對于此番引入國資戰略股東的選擇,良品鋪子在公告中披露了兩方面理由:其一,利用長江國貿在供應鏈綜合服務等方面的經驗進行轉型,形成公司“一品一鏈一園”的全鏈條產業生態體系;其二是控制權變更將更有利于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機制。
不過,救兵能否及時抵達,仍存在著不確定性。
當日,良品鋪子發布的另一份公告顯示,廣州輕工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就股權轉讓糾紛,對控股股東寧波漢意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 寧波漢意所持有的19.89%良品鋪子股份被凍結,這可能導致控制權轉讓事項出現變數。
在長江國貿之前,廣州輕工也曾是良品鋪子潛在的“白衣騎士”,雙方簽署了股份轉讓的《協議書》,但最終交易未達成。而公告發出后,市場有觀點稱,良品鋪子控股股東或存在“一股兩賣”的嫌疑。
針對是否涉嫌“一股兩賣”,陜西富能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付鵬律師向《中國企業家》分析表示,《協議書》屬于“預約協議”,寧波漢意在約定期限內應當與廣州輕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但若沒有簽署的話,按照《協議書》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即可,不承擔必須轉讓股權的責任。因此,判斷的關鍵在于“雙方并沒有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所以不涉嫌一股兩賣。
圍繞這場交易,仍有更多疑問待解——除楊紅春外,創始團隊的其他成員將何去何從?引入國資戰略股東后,高管團隊是否也會作出相應調整?此前,寧波漢意為何沒有在約定日期與廣州輕工簽署股權交易協議,雙方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中國企業家》據此聯系良品鋪子相關工作人員,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一、多次自救無果
在尋求外部援助前,良品鋪子的管理層已用盡渾身解數展開自救。
自2021年起,良品鋪子的業績連續三年起伏不定。2021年~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93.24億元、94.4億元、80.4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82億元、3.36億元、1.8億元。其中,2023年更是有史以來首度出現營收、凈利潤雙下滑。
到了2023年11月,面對量販零食行業掀起的價格戰與波動的業績,剛剛臨危受命掛帥良品鋪子的楊銀芬宣布啟動良品鋪子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以此來奪回被量販渠道分流的客群。據悉,楊銀芬是良品鋪子聯合創始人,歷任董事、副總、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務。
彼時,作為元老創始人之一的他下定了決心要通過降價來自救,更是喊出了“不走這條路,就是死路”的口號。2024年年報顯示,良品鋪子全年累計有500余款產品價格下調。
不過,這場大動干戈的降價,并未對業績帶來實質性的幫助。2024年,良品鋪子的營收與凈利雙降,其中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25.57%,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降價沒有換來增長,反而拖累了良品鋪子的盈利能力。
另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一直在重振業績的良品鋪子,又陷入了“配料表造假”風波,其被打假人士指出“用木薯粉代替紅薯粉,降低成本”,雖最終調查結果為良品鋪子洗清了“配料表造假”指控,這場風波仍重創其“高端、高品質”形象——至今社交媒體上仍不斷有消費者以此質疑其品質。
或是在虧損的壓力下,2025年年初,實際任職僅1年4個月的楊銀芬以個人原因為由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良品鋪子再度換帥:程虹接棒董事長并代行總經理,成為公司上市以來首位“非創始系”掌門人。
管理層再經更迭后,良品鋪子的發展戰略又“變了”,2025年3月,良品鋪子宣布將版圖從休閑零食類目擴展至全品類食品,不僅賣零食,還賣制造零食的原料和原料的衍生產品。比如,在4月末,良品鋪子一邊賣臍橙,一邊賣以臍橙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牛乳香橙吐司、臍橙粽子等,“一果多用”。
盡管動作頻頻,但成效卻仍難言理想。7月14日,良品鋪子發布的半年報預告顯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虧損7500萬元到1.05億元。原因系部分產品的售價下調及產品結構的調整影響了毛利率,以及主動淘汰低效門店,店數下降使得銷售規模同比下降等。
二、“一股兩賣”爭議
不過,良品鋪子引入國資戰略股東之事,并非已板上釘釘,仍充滿了變數。
7月17日晚,除了宣布引入長江國貿外,良品鋪子亦披露稱,一家名為廣州輕工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就股權轉讓糾紛對寧波漢意提起了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這導致寧波漢意所持良品鋪子7976.4萬股股份被凍結,占其所持有良品鋪子股數的56.46%,占總股本的19.89%。
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的糾紛同樣源于股權交易。據公告,作為良品鋪子的控股股東,寧波漢意為了化解自身債務,尋求出售其持有的良品鋪子部分股份。于是, 2025年5月,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簽署了《協議書》,約定盡職調查后,接受寧波漢意持有的良品鋪子部分股份,進而投資、控制良品鋪子。
《協議書》中規定,自協議簽訂之日起至2025年5月28日,廣州輕工方享有優先購買權,交易價格為每股12.42元,若廣州輕工在期限內決定推進本次交易或簽署交易協議,寧波漢意應當無條件配合,不得拖延或拒絕。
此外,良品鋪子的實控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也與廣州輕工確認了協議書內容,并出具了同意與廣州輕工交易良品鋪子股份的承諾函。不過,時間到了5月28日,雙方并未簽署相關股權交易協議,為此,廣州輕工也向寧波漢意發送了“督促函”,催促簽署交易協議。
但截至目前,雙方仍未簽署有關良品鋪子股份的交易協議。7月10日,良品鋪子宣布因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股票7月11日起停牌,三天后的7月14日,廣州輕工就股權轉讓糾紛對寧波漢意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
官網顯示,廣州輕工是廣州市第一家工貿合一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最早起源于1950年9月成立的廣州市合作事業管理局,逐漸演化形成廣州市輕工業局。曾培育了555電池、浪奇洗衣液、雙魚牌乒乓球、三角牌電飯鍋、鉆石牌風扇等品牌。
圍繞雙方的矛盾,《中國企業家》撥打了廣州輕工的官網電話,對方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回復。
針對“一股兩賣”爭議,良品鋪子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根據律師判斷,不會影響整體交易的正常推進,“簡單來說,可能兩大國資都認為 (上市公司) 是優質標的,交易方在商業談判中出現分歧。”
不過,引國資入局,也難讓良品鋪子困局即刻消散。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中國企業家》分析指出,良品鋪子近年來的經營表現愈發不佳,但仍是湖北重要的零售品牌上市公司,因此武漢國資接手也是希望幫助本地上市公司。但良品鋪子的問題是,缺少對自身經營能力不足的深刻認知——將之前零食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紅利,當作自身經營的成績,未來如果國資接手仍不能發現經營的問題所在,那么上市公司現有業務也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