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尼碎碎念:
這幾個月的工作交接如同渡劫,好在一切就快結(jié)束了。
新工作始料未及的好處之一,是新團隊從老板到核心成員都在法國,而法國的公共假期與西班牙基本重合,且比西班牙多。
現(xiàn)在夏天的集中休假期已經(jīng)拉開帷幕。一年四五十天年假的法國人的夏天,你懂的。
期待!
這次更新,寫點輕松愉快(?)的。
歐尼7月初正式完成轉(zhuǎn)崗了。
上上周你們看我那篇吐槽 加泰羅尼亞 的文章時,我正和舊團隊吃午飯,依依惜別。
你們可能會問:吃什么好吃的了?海鮮飯?牛排?日料?……
說來不怕你們笑話,是在辦公樓小餐廳里,人手一個飯盒。下班后才一起去酒吧。
飯是自帶的。
畫外音:“什么?西班牙那么寒酸的嗎?”
其實原本并不是這樣。
我們團隊開始帶飯盒,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兒。
一、西班牙打工人的午餐
西班牙人熱愛生活,打工人午餐一般是很講究的。
一般外出吃飯店套餐,一個小時打底,心情好了一個半。
別的國家,上班期間喝酒是大忌,而在西班牙,工作午餐小酌一杯啤酒或紅酒,都不是事。
即使是 我在西班牙最落魄的那一年 ,那幾個比最低工資多掙不了幾個子的同事,也堅持不帶飯,出去吃。
帶飯的只有我,和那個被好多讀者心疼過的 老實人小海 。
一來,別人都是混子,咱倆出去吃飯,活就干不完了;
二來,我才不想自掏腰包,去陪討厭的人假笑。
后來,我轉(zhuǎn)行數(shù)據(jù),進入“巴塞跨國公司宇宙”,從此又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前公司
在前司那幾年,我們有一個在國內(nèi)稀松平常、在西班牙卻令其他牛馬艷羨的福利:自有食堂。
據(jù)說,在有食堂之前的“遠古”時代,前司和其他跨國公司一樣,給同事們發(fā)餐補券。
一個券12歐,憑券可以去周邊飯店吃飯。
當年一個午餐套餐,平均也就是10歐不到,12算土豪級別了。
但前司在郊區(qū),周邊飯店少,這么多人集中出去吃飯,排隊浪費不少工作時間。
而且還有一幫人,拿著餐補卻不出去吃,自己帶飯,省下的錢就當漲工資了。
不過他們是極少數(shù),一般人要不是生活有什么大困難,都會覺得“不至于摳成那樣吧”。
前司開始實行彈性混合工作制后,同事們的坐班時間減少,固定餐補成了賠錢買賣。
前司老板小算盤一打,覺得咱們員工多地盤大,還是自己開個食堂合適。
有了食堂后,前司餐費從出門的10歐,一舉打骨折到3歐多一頓,
而且直接從稅前工資扣,就差白送了。
食堂做的飯,干凈又衛(wèi)生,美味又健康,還經(jīng)常推出新花樣,連卡路里和食物過敏/耐受都給你標好。
記得當年是每周三都有特色套餐,周四則是海鮮飯或海鮮面,所以選擇這兩天來坐班的人總是特別多。
牛馬們自然是喜大普奔,從此基本沒人出去吃,也沒人帶飯盒了。
只是苦了周邊的小館子,失去了大金主。
現(xiàn)公司
其實,我的現(xiàn)公司,在各國的辦公區(qū)大多設在郊外開發(fā)區(qū),地盤大,基本都有自己的食堂。
我前兩年去意大利出差,在意大利分公司食堂就大飽口福。
可是,他們在巴塞的主辦公樓,卻好巧不巧設在了市中心。
為什么?我也說不準。也許是為了大老板們來出差的時候,方便吃喝玩樂看大海吧!
城里寸土寸金,空間有限,就別想有什么食堂了。只有個小餐廳賣點三明治。想要吃點像樣的伙食,就得出去下館子。
那你們要問了,你司不發(fā)餐補嗎?
發(fā)倒是發(fā),但發(fā)得很蛋疼。
跟前司一樣,由于實行彈性混合工作制,固定餐補也就順坡下驢地被“淘汰”了。
我司開發(fā)了一套新制度:“包月買券”。
每個人自行計算每周能在公司吃多少頓,然后用稅前工資買相應數(shù)額的券。
如果臨時有點什么事,當周吃不完自己已經(jīng)買下的“額度”,餐券也不能退。
最關鍵的是,也就是打個七八折,便宜不了多少。就很雞肋。
所以我們團隊的人,也都不怎么用餐補。
二、消費是怎么降級的
第一年
在現(xiàn)公司的第一年,是在前輩們每周帶我“探店”的快樂中度過的。
那會兒團隊的“飯團團長”是小Z。
這家伙是個富二代,花錢不眨眼。
反正那時候,平均11~12歐就能吃遍片區(qū)了,也沒啥心理負擔。
第二年
飯店們開始肉眼可見地漲價。
10歐套餐徹底絕跡,13~14歐成為新的平均數(shù)。
這會兒,小Z內(nèi)調(diào)走了,“團長”換成了土耳其老哥大木。
大木來自土耳其大城市,曾經(jīng)派駐法國多年,又回國做了多年的中層小領導。
他雖然在別的地方也精打細算,在吃這方面卻和西班牙人民一個消費觀念。
他覺得,生活已經(jīng)很苦了,中午吃點好的是一個牛馬最后的驕傲。
而且他在巴黎生活過,那邊據(jù)說一頓40歐起跳。
所以即使?jié)q了價,西班牙的餐飲,在他眼里也形同不要錢。
要想少花點錢,可以吃華人酒吧提供的“西班牙式中餐”,炒飯、炒粉干之類的。
但一盤炒飯也要6~8歐,加上酒水也沒便宜太多。
而且很多酒吧為了迎合“本地”口味,還又油又咸,吃完口渴一下午。
當然,也可以吃土耳其卷餅,或者西班牙著名的法棍夾火腿Bocadillo,成本低則3~4歐,高不會超過6~7歐。
但這對很多打工人來說,只是沒時間時湊合一口,天天吃這些就多少感覺委屈了自己。
而且都是熱量炸彈,不少熱愛健身搞體育的西班牙外企人也不敢常吃。
除此之外,還可以去沙拉館子,早期是9歐多的套餐,一盤沙拉加一瓶飲料。
我司旁邊有一個沙拉館,量大管飽,常去還有集章免單優(yōu)惠。
我團隊的人特別注重健康,完全可以接受這個。
所以第二年,我們經(jīng)常吃沙拉。
然而在很多本地人眼里,這點菜葉子性價比太低了。
之前講過,我有個前司同事,是 計算機碩士,我叫他“大拿” 。后來跟我跳槽到同一個公司。
大拿團隊都是本地的鋼鐵IT直男,對沙拉嗤之以鼻。
他們當然也堅持出去吃,但不是吃披薩,就是吃漢堡。
久而久之我也不太敢老找他們玩,怕真吃成個肥宅。
第二年再約大拿團隊一起吃的時候,IT直男們就開始跑去Mercadona (西班牙國民連鎖超市,華人稱為M超或綠超) 買盒飯了,只有每月例行聚會的時候才出去吃套餐。
M超的成本比起飯店,那當然是斷崖式下跌。
拿著在酒吧買Bocadillo的零錢,在M超熱餐區(qū)可以橫著走。
現(xiàn)做的意面、海鮮飯、燒雞、肘子、大燉菜,還有時髦的餃子、壽司和波奇碗,任你選擇。
如果接受微波爐加熱的預制菜,成本還能打到更低。
第三年
套餐又貴了。
整片街區(qū)基本已經(jīng)沒有低于14歐的地方了。
原本定價14的較高端館子,質(zhì)量也開始“抽條”,比如不包飲料和酒,或者不包甜點。
連沙拉套餐,也漲到了接近12歐。
普通飲料從2歐多漲到4歐,甜點從3、4歐漲到6、7歐。
在物價的攻勢下,我熱愛出外覓食的同事們,也開始向通脹投降了。
這第三年,英國人哈利和法國人小B加入了我們團隊,外加還有個法國來的長期實習生 (2年合同) 小鮮肉,叫小宇。
這個小宇,外表可可愛愛,卻相當有剛。
只要沒有領導請客,從來不跟團隊出去吃飯,每天自己做飯,帶個飯盒了事。
他說:
“對不起哥哥姐姐,我這點實習工資,租房都不夠,能省則省了哈!”
雖然他特別想轉(zhuǎn)正,卻絲毫不在乎通過吃飯,跟我們“老人”、甚至他的直屬“領導”小A和大木搞好關系。
其實,小宇的家庭條件肯定不差,因為他讀的是法國最貴的商學院之一,第一段實習結(jié)束還花了一個多月去亞洲背包游,興趣愛好也都是燒錢的。
但他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
小宇畢竟是個實習生,賺錢少,可以理解。
小B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全職外派,級別也不低,卻也一來就天天帶飯盒,根本不管大木怎么想。
他說:
“巴塞這地方啥啥都好吃,我也想跟著你們?yōu)t灑?。】晌乙贿呍谶@租房,一邊在巴黎還交著房貸哪,還剛生了孩子……現(xiàn)在外派的待遇不比當年了,公司啥都不管,基本上是賠錢買體驗,總之我是真的窮?!?/p>
我們:
“你在巴黎那么貴的地方都買得起房,還哭窮?”
過了一陣子,大木老婆生了二胎,他因此手握將近4個月、可100%靈活支配的育兒假。
原本喜歡泡在辦公室的他,現(xiàn)在坐班次數(shù)比我都少了。
哈利本來和我一樣,都跟著大木在外面吃套餐,這回大木不來辦公室了,他也跟法國人有樣學樣,開始帶飯。
其實哈利老弟吧,本是個年年要請滑雪假和高爾夫假的溫室花朵。但他宣稱今年辦了婚禮,跑了馬拉松,銀行賬戶元氣大傷,要改頭換面低調(diào)做人了。
他說:
“除了吃的,煙酒都也漲價。所以我打算把煙戒了,午餐再省省,不然周末連喝酒都喝不起了。”
我們:
“所以你的人生優(yōu)先級中,酒排在飯的前面是嗎?!”
突然間天平傾斜了, “哭窮”開始成為這個團隊的“政治正確”。
接下來,因為我要轉(zhuǎn)崗,接替我的人選也上線了。
這個新來小伙兒是個本地IT小登,跟大拿他們一樣,熱愛M超,天天中午跑去買預制菜。
至此,團隊在大木休育兒假期間,完成了“午餐革命”,實現(xiàn)了從下館子到食堂帶飯的華麗轉(zhuǎn)身。團隊聚餐,也改成在小咖啡廳里各熱各的菜。
換句話說,就是“消費降級”不是嗎!
我怎么看這場消費降級
西班牙生活成本上升,是不爭的事實。
我剛來西班牙的時候,到M超買全家四口一周的生活耗材,一般是不會超過100歐的。
現(xiàn)在同樣的購物量,要130~140歐不止了。
這其實與午餐套餐從10歐漲到14,差不多是等比例的。
雖然有報道說,工資也在上漲,尤其是低工資工作的底線在上升。
但 和國內(nèi)一樣,新老員工的漲薪倒掛。只有跳槽時,才能吃到全部紅利。
問題是,在西班牙,同一家企業(yè)的連續(xù)工齡非常值錢。
一旦裁員,直接決定你是能拿到巨額N+X,還是凈身出戶。
因此打工人跳槽會慎之又慎,大部分人工資增長的速度就跟不上通脹了。
所以,西班牙經(jīng)濟這幾年雖然紙面繁榮,但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還是有所下降的。
因為消費降級,西班牙媒體近些年常會反思,西班牙文化中的“小額浪費”問題。
傳統(tǒng)西班牙人習慣走哪看到咖啡館和小酒吧,就坐下來一杯,打工牛馬午餐也要儀式感,得出去好好吃一頓??粗鴨未螞]花多少,一天下來,總體消費其實是驚人的。
如果中午帶飯、平時不在外面喝啤酒咖啡,一個月輕松能省幾百歐。
普通老百姓一個月才掙多少錢呢!
當然,有很多西班牙人,寧愿犧牲其他方面消費,也要保證吃喝帶來的快樂。
但也有很多人,開始變得現(xiàn)實。
我看到的帶盒飯現(xiàn)象,其實最早是從西班牙人那里,開始蔓延開來的。
需要的時候,他們對所謂傳統(tǒng)文化,一樣舉得起放得下。
具體到我們團隊,大多數(shù)人對如何吃中午這口飯,都是抱著“隨大流”“大家開心就好”的態(tài)度。
有人愿意吃點好的,那我們也跟著嘗鮮;有人需要省錢,那我們也陪著省。
改變這一切的導火索,其實是最后進入團隊的小B他們幾個,以一種零心理負擔的坦然態(tài)度,重塑了這個團隊的“午餐文化”。
所以啊,鮮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出自己的需求,真的沒什么。
改變他人的想法,甚至文化,其實也并不難。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用小小的堅持,把環(huán)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變得越發(fā)強大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歐尼升職記 ,作者:歐尼在巴塞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