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分水嶺已至

虎嗅網  ?  掃碼分享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九月伊始,新勢力車企8月銷量公布了!中國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爭鋒變得更為“近身肉搏”了。


目前,零跑和小鵬是最有希望達成全年目標的兩家。


小米汽車保守估計尚未完成目標的一半,能否達成年度目標要看其產能表現。


而蔚來、理想、嵐圖和阿維塔的完成率均低于40%。


在月銷3萬輛這個分水嶺上,蔚來和理想的位置發生了互換。


蔚來在8月交付了31305輛,這是34個月來首次超過理想。理想汽車8月交付28529輛,自5月以來已連續三個月下降。


從市場上給出的數據來看,這一變化好像與兩家公司新推出的大型純電SUV銷量直接相關。


雖然價格區間不同,但定價30萬級別的理想i8,正面遇到了蔚來樂道L90和正在預售的新ES8的競爭。


起售價不到20萬元的樂道L90在上市第一個月就交付10575輛,成為推動蔚來8月銷量增長的主力。


同樣出現環比連續下降的還有鴻蒙智行,8月全系交付44579輛,環比再降6.64%。


兩連降的曲線背后,是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直接寫照。


零跑以57066輛第六次摘冠,并主動上調年度目標,顯出其強勢的進攻態勢;小鵬也以37709輛創出歷史新高,穩步行走在達標線上。


小米汽車8月交付仍超3萬輛,前8個月累計至少17萬輛。保守估計,僅完成35萬輛年度目標的一半左右。極氪 (含領克和極氪品牌) 8月交付44843輛,與上月基本持平,全年目標完成率為47.03%。


其余玩家中,嵐圖、阿維塔雖環比增長,但目標進度仍滯后于時間表。


理想-蔚來之間的對決


如果我們把時間撥回三五年前,那時行業談論的是“電動化轉型”的必然性,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想象力,是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帶來的顛覆式體驗。


資本慷慨,市場寬容,每一個玩家似乎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今, 市場正在用最直白的方式——月度交付量——來檢驗誰在裸泳。


頭部企業比如零跑、小鵬、蔚來這些,能在行業傳統淡季中逆勢沖高,我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驚訝到的,要知道,單憑一兩款車突然受歡迎,并不足以拉升這個數據。


于是我去翻了上半年,乃至2024年下半年的相關數據和資料,發現一個共性,即在技術路線選擇上的堅持、供應鏈整合的效率,以及品牌定位的精準性,如斯種種,持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接受著真實市場的苛刻驗收。


各位請看一個情況:蔚來超越理想。


銷量位置的互換是直接的結果,但我卻隱隱覺得,這何嘗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同技術路線的一次階段性攤牌。


理想汽車憑借增程式技術巧妙規避了早期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以“沒有里程焦慮”擊中家庭用戶的心理,可謂是以巧勁破局,迅速占領市場。


而蔚來走的卻是一條更重、更慢、也更艱難的路—— all in純電,并且不惜重金投入換電網絡和服務體系。


這種模式一度被質疑太燒錢、太理想主義,甚至被視為難以規模化。


但八月的銷量變化已經說明了,長期主義者是會等到它的回報的。


蔚來子品牌樂道L90首月即實現交付過萬,就印證了市場對“可換電+親民價格”純電車型的強烈需求。


這不只是產品的勝利,還是生態上的一種勝利。


它意味著 蔚來多年堅持的換電標準、能源服務體系開始釋放出網絡效應和成本優勢。


而另一方面,理想汽車雖然憑借增程路線快速起跑,但當市場競爭進入深水區,它的優勢窗口正在收窄。


增程式車型環比三連降,顯示出單一技術路徑的天花板逐漸顯現。


李想提出,明年在純電賽道“保五爭三”,這實際上是一場迫不得已的轉型補課,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沒有一條技術路線可以通吃到底,企業必須具備多技術棧的應對能力。


說到底,蔚來與理想之間的競爭已經開始很久了,大概我們作為消費者,并未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如今在銷量上的硬剛,反映的正是長久以來的戰略思維與系統能力的比拼,而不是單一產品之間的比較。


汽車行業沒有永遠的護城河 ,昨天的解決方案可能成為明天的桎梏,這話放到任何行業其實都對。


供應鏈成為隱形分水嶺


現在,中國的造車新勢力里,各大車企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生存狀態截然不同。


我們可以把造車想象成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上半年或許是拼爆發力、拼聲量,但到了最后三分之一賽程,比的就是耐力、體力和補給能力。


零跑和小鵬之所以能領先,正是它們在“供應鏈補給”上做足了功夫。


零跑汽車有點像精打細算的“技術控”,堅持全域自研,把電池、車身、底盤的關鍵技術牢牢握在手中。


這很好,的確可以降低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也能實現令人側目的成本控制。


你能想象嗎?在一款十幾萬的電動車上,居然用上了CTC技術 (電池底盤一體化) ,這讓它在保持低價的同時并沒有犧牲性能和品質。


這是一種“苦練內功”的模式,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轉的, 初期投入大、見效慢,可一旦跑通,就形成了又深又寬的護城河。


小鵬走的是另一條路——開放合作、借力打力。


與滴滴聯手推出的MONA系列,本質上是一場雙贏的平臺化試驗。


滴滴貢獻了出行大數據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度理解,小鵬則輸出智能技術和制造能力。


這種模式輕靈、快速,仿佛在重資產、長周期的造車行業里開辟了一條“敏捷開發”的新路徑。


它不需要自己從頭搭建一切,而是通過生態合作,迅速切入大眾市場,實現了效率的倍增。


反觀理想和蔚來,它們的困境恰恰暴露了 目標設定與能力建設之間的不足。


理想汽車年初定下70萬輛的宏偉目標,一度被市場寄予厚望。


然增程式車型的增長已見頂,純電產品的產能又未能及時跟上,供應鏈和產能的滯后,讓理想陷入“青黃不接”的尷尬。


蔚來也一樣,盡管樂道L90一炮而紅,證明其技術和品牌下沉策略初見成效,但主品牌仍然困在高端市場有限的容量中。


換句話說,蔚來做的是精美的瓷器,但只有少數人買得起;想走量,就得重新搭建一條大眾產品線的供應鏈和渠道——這哪有說的那么容易?


從這幾個企業的情況來看,我認為, 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已經告別了草莽時代的口號和愿景,進入拼交付、拼產能、拼成本的階段了。


供應鏈不再只是幕后支持角色,而是走到了舞臺中央,成為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變量。


它考驗的不僅是你能做出多好的車,更是你能否以可控的成本、穩定的質量、足夠的規模,把它交到用戶手中。


這確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看似平淡,卻最見真章。


尤其是在當下全球化貿易跌宕的時代里。


生態賦能非萬能


華為鴻蒙智行在8月份的表現相比是拉胯了點,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了。


即便是華為這樣擁有頂級技術生態和品牌號召力的巨頭,也無法單靠“賦能”二字通吃汽車行業。


鴻蒙智行的光環開始消減,這是正常的,也并不令我吃驚。


我們必須認識到, 華為智選車模式實際算是一場“跨界合作”的試驗。


華為不直接造車,而是通過輸出智能駕駛技術、鴻蒙座艙和渠道資源,與傳統車企合作打造產品。


問界、智界等品牌就是這種模式的產物。


這種模式的優勢很明顯——輕資產、快切入,華為不需要投入百億建工廠,合作車企則能快速獲得智能化的能力。


但它的軟肋也同樣突出,最核心的問題就是 高度依賴合作伙伴的制造水平和產能爬坡能力。


賽力斯雖然全力配合,但畢竟是一家從傳統車企轉型而來的企業,其生產體系、品控標準與新生代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期待之間,仍存在一定的磨合空間,具體的品質和期望肯定會打折。


另一方面,華為鴻蒙智行主打的20萬~30萬元價格帶,成了整個市場競爭最慘烈的“修羅場”。


這個區間聚集了極氪、小米、小鵬、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海豹等一系列產品力極強的選手。


它們要么有極致性能,要么有超高性價比,要么有龐大的用戶生態。


華為雖然憑借HarmonyOS和ADS智能駕駛積累了早期口碑,但當對手們紛紛跟進,甚至在某些體驗上實現反超時,華為的領先優勢正在被逐漸稀釋。


小米SU7的迅速上量、極氪007的持續進化,無一不在擠壓鴻蒙智行的市場空間。


尤其是小米汽車,在8月份交出了超3萬輛的交付成績。


與自建工廠的零跑、蔚來等品牌不同,小米選擇了與北汽福田合作代工。


它的弊端很明顯了,產能命脈掌握在合作伙伴手中,當訂單如潮水般涌來時,代工方自身的產能規劃、生產線調配甚至員工排班,就會成為交付的瓶頸。


所以小米汽車“排長隊”的現象連續高掛熱搜。


華為用“智選車”證明生態賦能的價值,小米則提出“人車家全生態”的愿景。


但再宏大的生態構想,也需要通過一輛輛實車交付到用戶手中才能實現。


產能一旦卡殼,生態便如空中樓閣,無法形成閉環。


小米的優勢在于龐大的智能設備用戶群,但如果汽車遲遲無法交付,生態協同就無從談起。


汽車終究是一個注重長期體驗的消費品。


用戶購買的不僅僅是一塊屏幕或一套系統,而是整車質感、可靠性、售后服務和品牌認同感的綜合。華為的生態賦能雖然強大,但無法覆蓋所有環節。


一旦合作車型在品控、交付或服務上出現瑕疵,用戶不會單獨責怪車企,而是會認為所謂“生態賦能的車也不過如此”。


互聯網時代的快節奏打法,在造車這場硬仗中單一跑動,是沒用的。


沒有產能的確定性,再好的產品定義、再炫的生態概念,都可能淪為紙上談兵。


而對于所有新勢力來說,這場考驗才剛剛開始——如何平衡輕資產與可控性、如何穿越技術路線的迷霧、如何守住自己的價格帶,將成為決定未來格局的關鍵。


說在最后


新勢力8月戰報出爐,讓所有車企的情況都顯露無遺,行業被澆了一盆冷水,開始褪去喧囂浮華的外衣,而制造業殘酷、深刻的本質冒頭了。


中國新勢力車企的競爭,已經 從“拼聲量”的上半場,進入了“拼交付”的下半場。


年度目標完成度不足40%的品牌,包括曾經的風向標理想和蔚來,都面臨著戰略上的重大抉擇:是堅持原定目標放手一搏,還是務實調整策略聚焦盈利?


即將發布的Q3財報,很可能成為行業洗牌的導火索,引發新一輪的估值分化。


在這個關鍵節點,我們或許應該重溫商業世界最樸素的真理: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無論是堅持換電路線的蔚來,還是全力轉型純電的理想;無論是選擇代工模式的小米,還是賦能傳統車企的華為,最終能夠勝出的,一定是那些將技術路線、供應鏈控制和市場定位完美結合的企業。


汽車行業從來不是短跑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


一個月的銷量數據,也只是賽程中的一個微小的補給站罷了,在這里領先不代表最終勝利,暫時落后也未必沒有機會反超。


當資本的潮水逐漸退去,我們發現真正在游泳的企業,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那些只會講故事、卻交不出車的玩家,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現在,鼓噪的“海水”正在悄然退去。


參考資料:

1. 第一財經:新勢力8月戰報出爐,多家車企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

2. 紅星資本局:新勢力車企8月銷量公布!零跑5.71萬輛登頂第一,創歷史新高!蔚來同比增長55.2%反超理想,小米再超三萬輛,雷軍轉發比心

3. 中國汽車報:守擂、進擊與掙扎,起底頭部新勢力2024財報

4. 經濟觀察報:2025開年新能源車市格局生變:新勢力“銷冠”易主 行業洗牌加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東針 ,作者:東叔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