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是1.0的迭代升級版。在特朗普1.0時代,特朗普政府實施了自里根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全面放松金融監管,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制裁行動,對中國發動了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還對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多個貿易伙伴采取了類似的關稅措施,引發了全球貿易的緊張局勢和經濟波動。
在國際政治領域,特朗普一切外交政策均以美國利益為唯一出發點,將美國自身利益置于首位,強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對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機制采取強硬的否定態度。美國退出多個國際組織和條約,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TPP) 、《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對國際秩序和全球合作架構產生了較大沖擊。
如果說,特朗普1.0的主要特點是搗亂、攪局和退群,那么,特朗普2.0最鮮明特點就是砸場子、搞破壞,摧毀現有的經濟秩序和國際體系,挑起美國對各國、所有國家對所有國家、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對抗。
特朗普2.0的時間不長,其給美國乃至世界的震撼卻很強烈。
先是在全國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宣稱要占領巴拿馬運河、收購格陵蘭島、吞并加拿大,繼而是要與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來促進俄烏停戰,接著去炸胡塞武裝、威脅要轟炸伊朗,然后就是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并于4月2日向世界60多個國家開征“特朗普稅”,其中最低為10%,最高為49%,向世界開啟“關稅戰”模式,使得二戰后建立的全球貿易體系遭到毀滅性打擊。
幾天后,在美國金融市場遭受股債匯三殺的壓力下,特朗普宣布對部分國家暫停增稅90天。美國股市連跌數日進入“技術性熊市”,全球金融市場遭到嚴重沖擊,世界經濟又進入全面衰退的趨勢。據稱,特朗普家族公司在股市波動中獲利頗豐,這與其之前推出虛擬數字貨幣“特朗普幣”一起形成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觀。總統利用行政權力放消息“炒股”,公開、直接“炒幣”,成了特朗普2.0的一道奇特風景。
對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我們不應簡單地將其視為瘋子或傻子,更不可因此而輕視他。這是因為,特朗普現在擔任著美國總統,是這個世界上擁有最大權力、并可能對全球社會帶來巨大破壞的人。如今,美國現有的三權分立政治體制、兩黨相互制衡的機制,都似乎在特朗普的沖撞下逐漸失靈了。美國國內尚沒有表現出有一種力量和機制能夠約束特朗普的肆意妄為,這是特朗普2.0時代令人揪心的情景。
然而,對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說,其所追求的目標無論多么狂放不羈,都必然會受到自己國家力量的局限,也難免要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制約。看看澤連斯基在白宮硬懟特朗普和萬斯,俄羅斯普京對停火談判的拿捏,中國與歐盟對“特朗普稅”的反制,乃至胡塞武裝“硬剛”美國航母編隊、保持對紅海的持續封鎖,就可以判斷出,特朗普在2.0時代的所作所為依然有著難以逾越的能力邊界和權力制約。世界歷史的走勢,總是會受到多方博弈的合力制約。并不是某個領導人拍胸脯、說大話就能成事的。
那么,特朗普2.0時代國際局勢有可能會如何演進呢?
一、全球現有格局將發生重大改變。世界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最近指出,由于科技的革命性進步、貨幣與信用變化、地緣政治沖突、各國內部矛盾激化和自然災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完美風暴”,人們面臨著全球貨幣體系、地緣政治和世界秩序的崩潰。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
在特朗普政府看來,目前的全球經濟秩序對美國不利,美國吃了大虧。要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就必須摧毀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和全球化體系。摧毀現有世界經濟與政治秩序,必然會沖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國際政治格局,也會改變美國的盟國體系和全球戰略。特朗普急迫地推進俄烏停戰,是要從根本上遏制西方體系在冷戰后持續擴張的勢頭,進而瓦解主要依賴美國提供公共安全支出的大西洋聯盟,以減輕美國的全球負擔。
這意味著,歐洲依靠美國、狐假虎威式的西方強權體系已然分裂。整個西方開始沉淪、無法再充當全球事務的主導力量,甚至已不再是一個政治、經濟、安全的統一體了。原有全球格局中延續多年的東西南北板塊,將進一步分裂為破碎化的世界。
二、美國有可能出現“稅債型”新式帝國主義。特朗普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在2024年11月撰寫了《重構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即所謂“米蘭報告”。
報告認為,現有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對美國不利,提出了一套旨在重塑這些體系以更好地服務于美國國家利益和讓美國再次強大的戰略框架。其主要目標包括:減少貿易逆差、重振美國制造業、提高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要求其他國家共同承擔維護美元霸權的成本。其基本手段是:逐步、大幅提高關稅;通過強制推銷美元無息世紀債,解決“特里芬難題”和美債臺高筑問題,防止美元被高估而導致制造業外流和貿易逆差。
從當下特朗普政府推行“對等關稅”等經濟政策舉措看,米蘭報告中的觀點和建議對特朗普產生了直接影響。根據米蘭報告,特朗普政府意圖強迫對美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購買百年無息美債,試圖用這種強權手段解決特里芬難題,以擺脫美元困境。這種既要收取鑄幣稅又要他國買單的霸蠻做法,顯現出一種新型帝國主義的雛形——即以強征高額關稅、強賣無息美債,以獲取超額利潤的“稅債型帝國主義”。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種“美式稅債型帝國主義”的影響范圍,主要是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能夠接受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強大”價值觀、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護的國家和國家集團。在特朗普的強力推進下,“美式稅債型帝國主義”有可能形成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經濟、政治、安全小圈圈,卻難以成為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全球化新模式。“美式稅債型帝國主義”的實質,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帝國體系在漫長收縮、衰落過程中的一個中間形態。
三、俄羅斯將再次獲得全球大國地位,而歐洲正在失去全球影響力。俄羅斯通過俄烏沖突,贏得了國運之戰。從軍事角度看,俄羅斯是付出了慘重代價卻基本達成戰爭初始目標的慘勝;從戰略上看,俄羅斯無疑獲得了大勝,標志是重新成為全球棋局的棋手國家。
在經濟上,俄羅斯抵抗住了西方世界全面的經濟制裁、封鎖和絞殺,證明自己具備了自立于世界民族國家之林的經濟能力,足以在叢林世界生存與發展。這使得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通過此戰為斯拉夫民族和俄羅斯文明重新獲得了在全球餐桌上的席位。
俄烏沖突之后,歐洲的全球影響力黯然失色,逐漸成為自顧不暇的二流角色。歐盟被特朗普視為“占美國便宜”的地區組織,已經在全球餐桌上失去了座位。
而反俄先鋒烏克蘭成為棄子被擺上餐桌,烏克蘭被迫以國家資源償還對美國和貝萊德公司的債務,其背后的深層信號是,在當下的世界上再也沒人可以免費搭乘美國的安全便車,全球治理體系的運行模式正在加速向超主權跨國資本控制的模式轉變。
四、中國的全球地位穩步上升。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堅持勸和促談,中國既強調尊重各國主權,也重視各方的合理安全關切;對俄烏沖突,既講歷史經緯,也講是非曲直,站在和平一邊,公道一邊。
中國的立場贏得了各參與方的尊重和理解,體現了中國作為世界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表現出中國在全球重大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特朗普關稅”,中國“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不挑事、不怕事、從容應對;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則應之以“奉陪到底”,迫使特朗普在關稅戰中朝令夕改、進退失據。
中國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不會選擇當特朗普“稅債型帝國主義”的仆從國,而是要成為未來多極世界中堂堂正正的一極。中國的重大戰略選擇,固然離不開綜合國力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有天下大勇者“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的大國氣度。
五、世界正在走向新戰國式的多極化時代。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有以美西方為中心的全球化體系開始土崩瓦解。在美國放棄承擔全球責任、不再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情況下,世界開始大亂,并逐步走向大爭之世。
從目前情況看,特朗普的美國是要搞美元美債關稅圈,在這個小圈子中承擔最低代價、占有最多資源、獲取最大利潤,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國家集團進行競爭。
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是要建設“環連亞歐、穿越非洲”的朋友圈,包括結成完整產業鏈、創新鏈、經濟貨幣圈、共同市場、安全區,成為涵蓋經濟、政治、安全、科技、文化等多領域互利合作、彼此認同的泛亞區域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無疑會成為世界重要的一極。
而歐盟亦有成為世界一極的愿望與潛力,但要真正成為世界一極,歐盟要具備政治、經濟、科技和安全的自主性,不能成為特朗普“稅債型帝國主義”的附庸,同時還要保持開放態度,放棄對具有巨大資源、強大安全能力和全球政治經驗的俄羅斯的敵視態度;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也應改變老歐洲固有的輕視與傲慢,抱有更坦誠、平等的態度展開互利合作。只有這樣,歐洲國家和歐洲文明才能保持住在未來世界上的一極之地。
未來世界,將是多個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力量極共同塑造世界秩序的時期。
六、“競爭式共存”——多極世界的未來秩序。毫無疑問,暴力仍然是歷史的清道夫。在走向多極世界的過程中和多極世界上,戰爭與暴力依然如影隨形、難以絕跡。但有所不同的是,在當代軍事技術和產業鏈下,具備成為世界一極能力的主要大國已經壟斷性地控制了核武器和航天體系,形成了對全球感知、全球打擊能力的壟斷,進而塑造了數個全球性大國共同統治下的總體和平秩序。
對于不具有全球力量的小國來說,未來世界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生存是第一要義。而對于具有意愿和能力影響全球事務的大國來說,彼此關系是基于具有相互毀滅實力的平等關系。在大國之間的所有領域,彼此均會使用一切辦法進行競爭甚至對抗,國際社會充斥著貿易戰、科技戰、貨幣戰、金融戰等諸多超越領域界線的混合戰爭。然而,大國之間將竭力保持總體的和平,確保互相間不爆發魚死網破式的全面熱戰。
從特朗普極力推進俄烏停戰、明確表態如果大陸統一臺灣將對中國收取200%關稅的言行看,美國現政府并不打算介入與其他全球大國的軍事沖突。顯然,在美國軍事工業產業鏈已經難以長期支撐類似俄烏沖突強度的中等規模戰爭的情況下,還保有理性的領導人,不會選擇與其他大國貿然開戰。其實拜登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就提出,中美之間的競爭是“共存競爭”,而不是“零和游戲”。這是一種基于力量對比、并帶有哲學思考的理性判斷。
可以肯定,在未來的多極世界中一定會充滿競爭,然而大國競爭要講規則、過程要可控,最關鍵的是,大國競爭的目標不是要徹底消滅對手,而是要學會與對手共存于世。多個國家、民族、文明能夠通過可控的競爭實現多樣化共存,這無疑是未來多極世界秩序的要旨。
特朗普2.0剛剛拉開帷幕,它會是4年短暫時光,還是足以在歷史上留下長期印記的特朗普時代?它是英國詩人吉卜林預言帝國坍塌的“轟隆巨響”,抑或不過只是“撲哧一聲”?對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研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文化縱橫 (ID:whzh_21bcr) ,作者:王湘穗,編輯:吳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