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也到了「十字路口」
8月28日,理想汽車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這次理想汽車的「期中成績單」,可以說是一份「喜憂參半」的答卷。
喜的是,理想依然是那個很會賺錢、家底厚實的「優等生」,基本盤非常穩固;憂的是,理想的成長速度明顯放緩,未來的路要怎么走,如何才能再次讓大家眼前一亮,是它需要思考的難題。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交付量為11.1萬輛,同比增長只有2.3%;二季度營收302億元,同比下滑4.5%; 凈利潤為11億,連續11個季度盈利;理想汽車現金儲備(現金、定存、短期投資等)高達1069億元。
所以,現在的理想汽車,就像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優等生。一邊是鮮花和掌聲,另一邊是挑戰和疑問。它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決定它未來是繼續領跑,還是會被對手追上。
財報發布后,理想汽車美股價格上漲2.92%到23.26美元,最新總市值為248.98億美元。
「學霸」失速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一家成長型公司的估值核心在于其未來的增長潛力。然而,曾經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現象級」存在的理想汽車,正面臨一場深刻的增長危機。
想象一下,你們班里有一位曾經每次考試都進步神速的「學霸」,突然有一次成績只比上次高了一點點,而全班的平均分卻在飛速提高。這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覺得這位「學霸」遇到了點麻煩?
理想汽車現在就面臨著類似的情況。
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班級」里,理想汽車一度是「現象級」的存在。但是,最新的「成績單」顯示,理想上半年累計交付20.39萬輛,同比增長7.9%。其中,二季度交付量為11.1萬輛,同比增速驟降至2.3%。
理想進入2025年,銷量增速持續放緩 | 圖片來源:業績報告截圖
相比之下,整個「班級」上半年的平均分(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銷量)卻提高了40.3%。這個對比是不是很驚人?這說明,理想汽車的腳步明顯慢下來了。
那么,是什么讓這位曾經的「優等生」慢下來的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遇到了強敵的「貼身肉搏」。以華為系問界為代表的挑戰者,其M7、M9等車型在產品定位、目標客群、價格區間上與理想L系列高度重合。問界借助華為強大的技術光環、品牌號召力及渠道網絡,對理想汽車的市場份額發起了最直接、最猛烈的沖擊。理想L系列銷量的放緩,問界的崛起是首要的外部因素。
另一個,更深層次的挑戰來自于技術路線的轉換。理想汽車賴以成功的增程式技術,正在遭遇挑戰。隨著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充電基礎設施(包括理想自身大力建設的超充網絡)的日益完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和補能便利性得到了極大提升。
因此,理想「增程式」的優勢正在減弱,整個市場的天平正在向「純電動」傾斜。理想汽車賴以成功的優勢正在變窄。
更值得注意的是,理想的總收入出現了負增長。2025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為 302 億元,較 2024 年第二季度的317 億元減少 4.5%。
在交付量實現微弱增長的背景下,營收的負增長表明其核心指標——平均單車售價(ASP)正在被顯著侵蝕。
理想財報也坦承表示,這是由于價格更低的L6成為銷售主力、向客戶提供金融貼息以及銷售激勵增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車型銷售結構來看,這一趨勢更為清晰。2025年上半年,銷量支柱已然從過去的L7/L8/L9組合,轉變為價格門檻更低的理想L6(累計銷量9.64萬輛,占比達到47%)。而寄予厚望、意圖沖擊高端純電市場的理想MEGA,市場表現慘淡(上半年累計銷量僅5805輛,占比僅為2.8%),未能對ASP和品牌形象形成太大提振。
如果說之前的數據還只是「警示」,那理想汽車對未來的預測就真的讓人捏一把汗了。理想汽車預計三季度車輛交付量僅為9萬至9.5萬輛,同比降幅高達37.8%至41.1%。同時,預計三季度收入總額將同比銳減38.8%至42.1%,降至248億元至262億元之間。
這背后的根本還在于隨著越來越多的競品上市,理想的產品力優勢不再那么明顯。同時,被寄予厚望的純電車型,i8剛開始交付,i6則還沒有上市。
失速下的「壓艙石」
理想汽車這位「學霸」遇到的增長煩惱,可以說是故事的A面。現在,我們翻到B面,看看一個同樣重要,甚至更關鍵的事實:理想汽車,依然是一家非常會「賺錢」的公司。
在一個大家都在「流血」打價格戰的市場上,能賺錢,本身就是一種超能力。
我們先來看下理想有些堅挺的毛利率。2025年第二季度,理想的車輛毛利率為19.4%,上半年整體為19.6%。盡管相較于巔峰時期略有下滑,但在行業普遍為毛利率掙扎的當下,能夠維持在接近20%的水平,堪稱優秀。
理想汽車2025年Q2的主要財務指標 | 圖片來源:業績報告截圖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理想的外號摳廠。 財報給出的答案是「成本降低」。這聽起來簡單,背后卻是極強的功夫。這說明理想在管理供應鏈、提高生產效率方面是「高手」。它能用更少的錢,造出同樣好的車。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總收入同比下滑的背景下,理想汽車依然實現了跟去年同期差不多盈利。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Q2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只減少了0.4%。
這主要得益于其對費用的嚴格管控。財報顯示,上半年研發費用和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53.24億元和52.49億元和,分別同比下降了12.4%和9.4%,主要原因是「雇員薪酬減少及運營效率提高」。
這表明,面對市場的寒風,理想能夠迅速反應,通過「勒緊褲腰帶」來保住利潤,展現了一家成熟企業的財務紀律。
這份強大的盈利能力,就是理想汽車的「底氣」。這正是它和大多數競爭對手的根本區別,也是它在面臨增長停滯的困境時,依然有底氣去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的根本原因。因為它有錢,有時間去試錯,去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所以,全面地看,理想汽車就像一個遇到了瓶頸,但家底非常厚實的學霸。他可能暫時在名次上退步了,但他有足夠的資本和能力去調整學習方法。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過去,大家為什么愿意給理想汽車很高的評價和估值?因為都把它看作一個「高成長股」,期待它能像火箭一樣,銷量和收入不斷翻番。
但現在,情況變了:舊故事講完了,它賴以成功的「增程式SUV」這個故事,已經摸到了天花板;新故事沒開好頭:被寄予厚望的「純電」這個新故事,開局并不順利。
接下倆來,理想i8和即將上市的i6,能否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將是檢驗理想汽車一切能力——產品力、品牌號召力、銷售能力——的最終「試金石」。它們能不能在「卷」到飛起的市場里站穩腳跟,將直接決定理想未來一兩年的核心業績。
理想i8上首次搭載了VLA模型,帶來了更強的舒適性|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不過,我們也不用替理想汽車過分「操心」。為什么?因為它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錢多!
截至2025年上半年,它的賬上躺著高達1069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這筆龐大的「戰爭儲備金」,是它應對一切挑戰的最大底氣。它有足夠的錢去承受轉型帶來的陣痛,可以在不找外部融資的情況下,持續投入純電技術、建超充網絡,甚至可以承受新車上市初期虧損的壓力。
理想汽車的故事,已經從一場輕松的百米沖刺,變成了一場考驗耐力、智慧和勇氣的馬拉松。市場的目光,正全部聚焦于它,看它能否成功駛過這個驚濤駭浪的十字路口,開創下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時代。
?